牛鼎烹鸡(拼音:niú dǐng pēng jī)是一个
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吕氏春秋·应言》。
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吕氏春秋·应言》“市丘之鼎以烹鸡,多泊之则淡而不可食,少泊之则焦而不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牛鼎烹鸡”。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浚仪有个叫边让的人,从小能言善辩,颇有才华。他所作的《章华赋》,不仅词藻华丽,而且对仗工整,读过的人都说他具有司马相如的才气。
当时的大将军何进听说边让有才华,就想请他来辅佐自己,但又怕他不肯从命,于是便以朝廷征兵的名义将他招来,委任他做了令史。
议郎蔡邕非常钦佩边让的才学,他认为何进太屈才了,应该让边让居高位负重任。于是他对何进说:“用煮牛的大鼎来煮鸡,汁水多了就淡而无味,汁水少了就容易将鼎煮干,鸡还不一定熟。这说明大器不能小用啊!我现在忧虑的是:本来应该煮牛的大鼎却没用来煮牛,希望将军认真考虑一下。”
后来,何进把边让推荐给了朝廷。不久,朝廷任边让为九江太守,但有人认为这依然委屈了他,而他自己也根本没把这个官职放在眼里。
东汉末年,各地军阀崛起,汉王室岌发可危,边让见实在无所作为,便毅然辞官回家。曹操篡夺了汉朝大权之后,想请边让出来辅佐自己。边让始终认为曹操是个奸贼,不仅拒绝了曹操的邀请,还经常辱骂他。结果边让家乡的官吏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曹操,曹操就命当地官员找个借口把边让杀了。边让死后,生前的著作也都遗失了。
成语寓意
用能容下一头牛的大鼎来煮一只鸡,水放多了,则淡而无味不能吃;水放少了,则又煮不熟鸡。此以牛鼎烹鸡为喻,说明大材小用之不宜的道理。现实中也有许多大材小用的,依本来人才的能力,可以做更好、更大的事,可是领导却安排去做一些小事,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发挥人才才能,也会降低其工作积极性,只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做事效率。
成语运用
“牛鼎烹鸡”指用可以煮牛的鼎来煮鸡,比喻大材小用。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唐·李翰《难进论》:“龙骥捕鼠,非所骋其逸足;牛鼎烹鸡,岂复殊于常器。”
宋·葛胜仲《谢除馆职启》:“牛鼎烹鸡,用器固难于适称,然蚁封试马,历久始见于非常。”
明·吴国伦《善哉行》:“隋珠弹雀,牛鼎烹鸡,世无足用,轻身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