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光仪(1900年—1939年12月12日)潍坊市坊子区清池镇西清池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9年12月11日,牟光仪在司令部开完重要会议,星夜赶回掖县河南村布置转移工作。次日黎明,被日军包围,他在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9岁。
人物生平
牟光仪(1900—1939)潍坊市坊子区清池镇西清池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牟大恩教书为业,其母信仰基督教,在父母影响下,他养成了正直、朴实的品质。1911年,在亲友的资助下,光仪到潍县乐道院附近的养正小学读书,其间,他曾几次参加小学生的爱国活动。1915年,袁世凯篡权复辟称帝,潍县居正招募反袁大军,声称要去讨袁。年仅15岁的牟光仪投笔从戎,欲去与其算帐,但因年幼无知,被父母领回了家。1917年,光仪考入文华中学,由于他几次发动学生罢课、游行,呼减进步口号,响应“五四”运动,1920年被校方劝退。
同年,光仪到华丰铁厂做工。1924年学徒期满后,应聘进入潍县乐道院当电工。1925年秋,经庄龙甲、王全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利用在乐道院机电房工作这个特殊条件,不顾个人安危,为党的活动提供方便。党组织曾在这里秘密集会,印刷刊物、文件;光仪还积极利用工余时间,四处奔波,把文件、刊物分发到党员、群众、学生、工人手中,像火种一样点燃了人们心头的革命火焰。1926年初,他圆满完成了掩护关向应在潍县的视察任务后,不断地深入农村、工厂、学校、铁路宣传革命道理,积极组织罢工、罢课。自1925年秋至1928年底,乐道院机电房基本上成了周围几个县区党组织的活动中心。
济南“五三”惨案以后,山东人民掀起了反帝浪潮,他受中共潍县县委指示,组织群众在坊子以东扒毁铁路,阻止日军兵列西上;同时,还参加了组织群众砸大柳树“税局子”,抗捐抗税等斗争。后因潍南形势恶化,1929年初,他转移到青岛滋美合冷藏公司,以工人的合法身份从事党的地下活动,他多次组织发动工人罢工,很快引起青岛反动当局的注意。1930年春节后的一天,资本家趁他只身检修管道之际,突开总闸,强烈的阿摩尼亚气大量喷出,他顿时昏倒在地,经抢救幸免一死,但从此双目失明。1931年春,他回到家乡,在中共潍县党组织的领导下,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双目失明带来的重重困难,数年如一日,坚持开展农村斗争,为党在后来组建抗日武装力量创造了条件。
1938年1月9日,国民党潍县县长厉文礼逃到安丘。10日,日军占领潍城,为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代表潍县、昌邑、安丘党组织与厉文礼谈判,义正辞严地向厉阐明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后又与国民党地方武装“韩二虎”、王尚志在乐道院交涉,与国民党鲁东第八区独立四团团长王有为磋商,使他们接受团结抗日主张,达成“互不侵犯,共同抗日”的协议。同年9月,中共潍县工作委员会在他家成立,他被当选为组织部长,1939年3月,他发动群众多次袭击潍城、坊子日伪岗哨,缴获枪支36支;4月,两次在坊子以东袭击日军炮楼,缴获步枪4支,轻机枪1挺,并组织成立抗日游击队,转战潍南、潍北,沉重打击了日伪势力。他被群众亲昵地称为“瞎子司令”。5月,他到胶东区党委汇报工作,该区党委书记王文和支队司令员高锦纯指示他带领特务连50名指战员,返回昌邑、潍县一带执行扩军任务,他巧妙地利用国民党十五旅旅长张景月与其部属王炳臣团长的矛盾,“三请”王炳臣,使王带领100余人参加了抗日队伍,同时,他对原西北军营长徐子安晓以民族大义,启发他的爱国热忱,又为党争取了70余人的力量。8月,他带王、徐两人及扩充的数百名官兵返回胶东(后王炳臣在战斗中牺牲,徐子安成为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员)。10日,他当选为胶东区党委常委。9月,他调任区党委职工部长。12月,日军对胶东进行“大扫荡”。11日,他在司令部开完重要会议,星夜赶回掖县河南村布置转移工作。次日黎明被日军包围,在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9岁。
后世纪念
1946年,家乡人民在当时的马宿区(现属潍坊高新区)政府驻地马宿村为牟光仪等多位革命烈士立了“气壮山河”纪念碑,解放后,牟光仪烈士被安葬在潍坊市烈士陵园。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共胶东区党委职工部部长牟光仪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