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南部,由牡丹塔景区、小桂林景区、滑雪场度假区和原始森林探险区组成,规划面积为8000公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黑龙江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9°40′30″-129°53′50″,北纬44°29′00″-44°30′30″,规划面积为8000公顷。
地形地貌
黑龙江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地处
长白山脉老爷岭西北坡,多中低山丘陵地貌,向西北呈放射线状平缓下降,海拔由1000米以上逐渐下降为260米,相对高差近800米。主要山峰有
牡丹峰、佛手山、鹰峰顶、鸡爪峰、磨盘山、迎山门、奶头山等。
气候特点
黑龙江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属温和半湿润地区,为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6℃,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8.3℃,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1.9℃,极端最低温度-45.2℃,极端最高气温36.6℃。年平均降水量542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年无霜期平均131天。
水文特征
黑龙江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内河流属
松花江水系,河流主要有正沟河、大烟筒沟河、小烟筒沟河、石峰沟河等;有大小泉眼41处,其中牡丹峰制高点东侧有一处高山泉,每昼夜流量可达90吨。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黑龙江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温带北部,植被分布具有寒温带、温带的特点。公园内森林类型有着明显的垂直分布,自上而下分为3个带:原始针叶混交林带、次生软阔混交林带、次生蒙古栎林带。植被属小兴安岭-老爷岭植物区内的小兴安岭张广才亚区,森林覆盖率为91.2%,公园内有
高等植物500多种,主要有柞树、杨桦树、
红松、云杉、冷杉、黄菠萝、胡桃楸、水曲柳、
兴安圆柏、杜松、蕨菜、北芪、五味子、
百合等。
动物资源
黑龙江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内栖息着
东北虎、马鹿、麝等30多种兽类,
天鹅、大雁、金雕、金腰燕等170多种鸟类,桔凤蝶、
黄凤蝶、绢蝶等40多种蝴蝶。
主要景点
牡丹塔景区
牡丹塔景区位于黑龙江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奶头山西边,塔高27.4米,直径6米,七层,内有塔梯螺旋上升。黑熊石在牡丹塔西边100米处,坐东面西。
小桂林景区
小桂林景区位于黑龙江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东北面,在海拔约500米的磨盘山上。有仙子泉、一线天、远眺崖、仙女洞、侍卫石、神蛙、石龟、望江亭、森林浴场等景点。
滑雪场度假区
滑雪场度假区位于黑龙江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南边,面积约300万平方米,设有雪具室、休息室、餐饮厅等设施。主要景点有古山城、狮子岭、水车、欧式小木屋等。
原始森林探险区
原始森林探险区位于黑龙江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东南边,最高海拔1117米(牡丹峰主峰,原名天岭),是第三纪火山口,峰顶为4平方千米的平台,东西长南北狭窄。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2015年,牡丹峰公路主体部分通车。该项目于2012年开工建设,起点位于江南开发区南环路南端,终点至牡丹峰森林国家公园,全长9.051千米,路宽38米,双向六排机动车道,并设有绿化带、自行车道和人行道。
荣誉表彰
1981年,黑龙江牡丹峰被批准为省级天然次生林系统自然保护区。
1992年,黑龙江牡丹峰被原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1994年,黑龙江牡丹峰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设立意义
黑龙江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的设立,以保护牡丹峰珍贵的山地云冷杉、红松阔叶混交林及生物多样性资源为目的。
交通线路
交通
黑龙江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在牡丹江市东南15千米处,附近有绥满线、鹤大线经过。
线路
①黑龙江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大门→栈桥→鸳鸯湖→相依石→牡丹峰石→寿石→远眺崖→望江亭→仙女峰→一线天→爱晚亭→侍卫石→仙子泉。
②黑龙江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大门→猿人石→报春亭→仙人足迹→森林浴场→黑熊石→悬空亭→爱林亭→牡丹塔。
历史文化
清朝,宁古塔将军,为了演军习武,围猎朝贡,牡丹峰一带属“北围场”。
民国期间,宁安县知事王世选骑马游览了该片区域,因觉得此处是宁古塔十里长江最近的一座山峰,便在此山峰建立“勒马临江第一峰”碑。
日侵期间,为了测量而在此山顶上设立了一个大铁架子座标点,故而当地民众又叫它“大架子山”。他们劫夺原始森林木材时,把轻便铁道修筑到山里,称之“大、小烟筒沟”,还曾沿大架子山脊,顺鸡爪顶子,至铁岭河东南山上旧修筑警备道,多次讨伐抗日联军哨所和密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