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瓷是中国古老的陶瓷文化与悠久的
牡丹文化有机融合的新派美术瓷种。它以优质的白瓷土为原料,以甲天下的
菏泽牡丹为原型,以纯手工制作,汲取雕塑造型、镂空捏花、装饰刻印、颜料釉色等众家陶瓷传统技艺之所长,将
牡丹永不凋谢的牡丹花
简介
菏泽牡丹园瓷牡丹研究中心总投资50多万元,总面积1000平方米,由
菏泽牡丹园经营和管理。
牡丹瓷博中国雕塑艺术众家之悠长,集中国陶瓷技艺之精髓,是中国悠久的瓷文化与瓷工艺延续发展过程中的创意成果。
牡丹瓷是采用中国闽南地区有着“白如雪,润如玉”美誉的白瓷土为制作材料,经过原料研磨-拌浆-滤泥-塑形-成型-晾干-素烧-施釉-釉烧等多道工艺制作流程,最终形成一件美轮美奂的牡丹瓷艺术作品。
工艺品种
牡丹瓷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已经烧制成功的有以牡丹自然产物的牡丹花篮、牡丹花盘、牡丹花瓶、牡丹屏风、牡丹板壁、牡丹盆景、牡丹树、人物形象雕塑和大型捏花瓷塑九大系列,百余种规格,花色齐全。
工艺步骤
“菏泽牡丹瓷的制作十分讲究,全部是纯手工打造,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制作牡丹瓷一般分5层,捻制花瓣很有讲究,需要依靠指力由里到外捻制,然后再根据捻制后的效果调整出形似牡丹花瓣的折痕,每件牡丹瓷花型少的有40多瓣,多的则达到80多瓣,工序全部通过手工一点点捻制而成。既有正向,也有反向,片状、丝状的花瓣不同,也造就出牡丹的不同形态。每朵牡丹细长的花蕊全靠人工制作,随后,将布局造型好的牡丹花,自然阴干1至3天,不能“风吹日晒”,否则,会有瓷片开裂的风险。
揪下一小撮泥土,泥土在捏花技师手中被捏出牡丹花瓣的模样,等集中到一定数量后,再把花瓣塑造成牡丹花盛开的形状。
拈花。牡丹瓷花瓣采用中国有着“白如雪,润如玉”美誉的白瓷土为制作材料,纯手工拈花而成。一块块泥坯,在捏花师傅的手里腾挪转换,按压掐捏,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片片素色的牡丹花瓣。
嵌蕊。用细小工具填充黄色花蕊,菏泽牡丹瓷素坯成型。
每块牡丹瓷花瓣都是手工压制的,烧制过程中温度和气氛不确定,牡丹瓷的形状和釉面在烧成后会发生变化。因此,每件牡丹瓷器作品都充满了制作者的心灵和感情。
素胎“绽放”的牡丹,造型端庄,花瓣层次分明、色彩鲜艳、造型逼真。瓷器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工艺,为了让牡丹瓷呈现出流光溢彩、活灵活现的瓷器效果,还要对素烧后的花朵施一层色彩和透明釉。
入窑烧制,在1300℃高温下三次烧制,前后经过二十多道工艺制作流程,最终形成菏泽独有的艺术瓷种,被誉为“永不凋谢的牡丹花”。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高温烧制的牡丹瓷像玉一样白,薄如纸,声如磬、颜如玉。
出窑之后的牡丹瓷,需静置降温6至8小时,经过上釉和填彩,才算成型,烧制完成的牡丹瓷花瓣平均厚度仅为0.3毫米。
文化艺术
牡丹瓷生产制作的过程中,夹杂着人性化的创意。制作一件好的菏泽牡丹瓷,除了需要有一定熟练的技艺外,对于制作者的耐心、创造力也是一种考验。“制作者需要对牡丹有感情,熟悉牡丹,热爱牡丹的人,制作出的牡丹瓷都是有‘灵魂’的。”刘翠英说,制作者要结合自身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大小不一的花瓣进行不同样式的搭配,从而使牡丹瓷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制作出优美的作品。
一块泥巴,历经手的温度,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成就世间精彩。瓷,土、水、火的完美塑造,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结晶,中国先祖智慧的凝聚。瓷,光鲜、唯美而坚实。散碎泥土,匠人匠心,淬火熔炼,一种矢志弥坚的历程。一朵花,灿烂绽放,是牡丹,美奂美轮,天香国色,倾城倾国。盛世牡丹开,国运昌隆时;风华绝代,亘古旷远。瘠弱黄土,溽热苦寒,成就国花牡丹的绚丽。当一片瓷遇到一朵花,陶瓷与牡丹,相拥、相知、相融,坚毅与雍容,质朴与华贵,尽现时代风流。当中国陶瓷与中国牡丹璧联,相得益彰,华夏五千年传统文化为之绚烂如春。
是菏泽悠久牡丹文化的气韵,是菏泽尧窑舜陶工艺传承,重塑瓷之花,尽展民族风骨,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陶瓷牡丹,早已跨越历史长空,盛开、嘹亮,颂扬千古。
生产工厂
菏泽文旅集团在
鄄城县成立了全市首家集自主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于一体的牡丹陶瓷特色艺术品公司——尧窑舜陶文旅产业发展(菏泽)有限公司,通过将牡丹文化与陶瓷文化结合,创意推出菏泽独有的艺术瓷种——菏泽牡丹瓷,让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以立体的形式“绽放”在瓷盘之上。
为了更好地宣传牡丹瓷,菏泽牡丹瓷技艺传承人刘翠英成立了菏泽国之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
中国牡丹之都”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了牡丹瓷工艺品的研发进度。
为了将菏泽牡丹瓷发扬光大,田森成立了天香国杰生物科技(菏泽)有限公司,还专门奔赴福建德化,学习各大窑口的烧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