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就业群体
社会学术语
特殊就业群体主要指那些由于自身或环境因素而导致相对就业更加困难的人员。一般是指残疾人、大龄下岗职工、城市郊区占地农转非群体以及劳改劳教释放人员等。
种类
由于特殊就业群体的形成和其劳动就业问题的产生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不断演变而形成的,因此,特殊就业群体及其劳动就业也是出于发展变动中的。到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岗职工大量涌现,成为特殊就业群体。国家对特殊就业群体尚无统一界定。但从劳动就业工作实际情况看,现阶段特殊就业群体主要有一下几种:
残疾人群体
因各种原因导致身体残疾的人群在我国人口中占一定的比例,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龄下岗职工群体
也就是所谓的“4050”人员,年龄偏大,文化不高,技术单一,家庭负担重,可流动性差,受传统就业方式影响较重,就业的依赖性较强。
城市郊区占地农转非群体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农转非问题是大中城市就业的一大难题。这个群体年龄参差不齐,文化偏低,几乎没有技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城市文化能力低。
复员转业军人
这个群体虽说年龄较轻,身体健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也有相当一部分在军队掌握了一种或多种民用技术,但从普遍的意义上讲,他们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掌握的技能,还远不能直接参与市场化竞争。
劳改、劳教释放人员群体
这部分人一般心理负担较重,大多数有求职心理障碍,害怕被人歧视,普遍也缺文化知识和技能。
特征
1、就业观念落后
2、就业或创业的信心不足
3、部分人员年龄偏大
4、文化程度偏低
5、技能素质较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7-20 08:21
目录
概述
种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