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特罗洛普(Anthony Trollope;1815年4月24日~1882年12月6日),生于英国
伦敦,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巴彻斯特养老院》和《巴彻斯特大教堂》等。
人物生平
1815年4月2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律师家庭,父亲性格古怪,虽有志向,但命运多舛,不仅继承遗产的希望落空,连投资农场和小生意也以失败而终。一家7口人靠母亲写作赚钱以维持生计,她共写了41部小说和游记,这种坚强勤劳的作风对特罗洛普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家境贫寒,特罗洛普只能走读上学。不论是在温彻斯特公学还是在哈罗公学,都因衣着寒怆、外表拙笨而屡受富家子弟甚至老师的歧视凌辱。举家移居比利时后,父亲和一兄一姐相继过世,生活困苦,这使他后来在小说创作中对境遇窘困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19岁进入邮局工作,此后从事文书工作达17年之久,其间时常还须借债度日。这种窘迫境况后来真实地反映在他的小说《三文书》(1857)里。当他被派往爱尔兰管理乡镇邮务时,情况有所好转,结婚成家,并开始业余创作,但头两部描写爱尔兰市民生活的小说和一部历史小说均告失败。1851年,他又被派往英国西南部组织乡镇邮政,经常骑马驰骋于六七个郡之间,熟悉了民间风俗习惯以及乡民和牧师的生活情况。1855年发表了一部以乡镇教区为背景的小说《养老院院长》,一举成名。此后,他仍在邮局任职,并继续写小说。英国的邮筒就是他在职期间发明设立的。
代表作品
作品以《
巴塞特郡纪事》(收录《巴彻斯特养老院》又译《
养老院院长》和《巴彻斯特大教堂》又译《巴切斯特塔》)最为脍炙人口。后期小说中也有一组6部 、名为《巴里塞小说》,属于政治小说或称议会小说,其中以《
首相》最出色,写当时英国上层政治家的相互斗争。晚年还有两部优秀作品《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斯卡包鲁一家》。他的写实手法揭露讥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中、上层社会,并自觉灌注道德教育意图。他的
小说情节发展自然流畅,文笔犀利幽默,人物形象生动,心理刻画逼真深刻。生前未给予充分评价,近半个世纪文名重振,成为英国19世纪经典作家之一。
《巴彻斯特养老院》的故事十分简单,主要叙说一个小牧师,一个性气平和的老人,因为是巴彻斯特主教的亲家,当上了教会附属的一所养老院的院长,工作清闲,俸禄优厚,甚至占去了养老院经费的一大半。巴彻斯特有个年轻的“改革家”,外科医生约翰·波尔德,他自命急公好义,这时候挺身而出,替养老院中的受施人主持公道,然而这个年轻医生的情人却是院长的爱女。等她知道以后,她继而对波尔德加以冷落,继而看到父亲遭到种种逼迫和打击,又亲自去向波尔德求情,于是在波尔德的客厅里演出了一幕风光旖旎、滑稽突梯的喜剧、波尔德禁不住情人的央告,终于屈服了,可是院长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最终还是辞去了职务,尽管他的大女婿教会会吏长和政府的检察长使出种种手段来加以阻挠。
亨利·詹姆斯说,“《巴彻斯特养老院》是一篇清新可喜的故事,也是特罗洛普惯常提供给我们人物的种种景象的一个突出实例。你简直不可能设想出一个更微妙、更细小、更动人的主题了。它只是一个老人良心转变的历史。”其实这部小说的含义远不止此。
当时,
英国国教教士一身兼任几个挂名差事,领上几份俸禄,或者侵吞前代留下的慈善基金的事情时有发生,其中最为轰动一时的就是
温切斯特圣
克劳斯养老院的丑闻。圣克劳斯养老院是亨利·德布卢瓦于一一五七年创办的,从一八〇八年起,院长是吉尔福德的第五代伯爵弗朗西斯·诺思牧师。他的父亲大主教在自己当首相的兄长的纵容、支持下,任人唯亲,把自己的亲戚故旧都安插在主教区里。诺思生活奢华,除了担任养老院院长外,同时还据有大教堂的一个圣职和两个教区牧师的职位,而他在那所养老院领取的俸禄,却远远超出了应该花在慈善用途上的经费。特罗洛普的这部小说就是以当时的这件事为蓝本的。不过,特罗洛普笔下的哈定牧师和吉尔福德伯爵截然不同。他是一个性情和善、诚实正直的老人,虽然人家“无法说他以前是一个勤勉的人……可是我们也不能说他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只是由于马虎大意,他才接下了一个当时并不稀奇的闲职,领取了一笔高得不合理的俸禄。在他认识到自己领取的俸禄高得不合理以后,他既不愿意强词夺理地进行辩护,也不愿意凭借什么卑劣的手段赖着不走。他陷在舆论财他提出的公正指摘和教会要求他效忠并维护教会的特权之间,于是他的生活、他的思想、他内心的是非感,便成为两者之间的战场。结果,他的辞职成为那种局面中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了。
巴赛特的最后纪事
本书是特罗洛普最好的长篇小说。全书以一张丢失的支票为线索,两对年轻人的恋爱为情节,三个不同的家庭为生活背景,伦敦城市民醉生梦死的生活为时代背景,从主教府邸到制砖工人的小土屋到伦敦闹市,周围世界对那张丢失的支票作出的反响,丰富的英国十九世纪社会逐步展现。
如今世道
卡伯里夫人在丈夫去世之后,终于摆脱了遭受虐待的生活,可是她的儿子作为那个时代的典型青年,却挥霍尽了家里所有的财产。一个从法国来的商人梅尔莫特以其扭曲的豪爽和排场,吸引了包括贵族在内的许多人;而他的将要继承大量遗产的女儿也成为众多青年的关注对象。
爱情和利益纠缠在一起,道德和金钱被放到天平上被称量。所谓“淑女”,为了钓得金龟婿用尽心机;所谓“优秀青年”,也不过糜烂于无法割舍的纸醉金迷。世道易变,人心不古。作者用讽刺的笔触给我们描述了那个世纪中他所见到的道德沦丧与轻浮浅薄。
特罗洛普自传
本书介绍了作者的生平、作者对小说创作的回顾与评论,以及某些文艺观点。
作品列表
Chronicles of Barsetshire 巴塞特郡纪事
Single novels 小说
Palliser novels
Short stories 短篇
Non-fiction 非虚构类
Plays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