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犬(拼音:quǎ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产生时代可能更早。犬的古字形像狗,本义就是指狗这种动物,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犬性忠实,故“犬”又引申为自谦之辞。犬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出现了许多关于“犬”的成语,如犬马之劳犬牙交错等。
文字源流
象形字。犬字的甲骨文(图1、图2)像头朝上、前后腿朝左或朝右、尾朝下的狗形,竖立是为了书写的方便。金文中有的字形,如图3、图5则更像站立或蹲踞的狗形,尾巴向上卷起,蹲踞的狗头上还有耳形。到小篆变作图9,其实同金文的写法差不多,腿、耳、尾依稀可辨。古文字之后,“犬”的字形逐渐线条化,到楷书时,将代表犬耳的部分变成点,与犬身脱离,整个字形变为大字上加一个点,不很像狗的样子了。在古文字中,“犬”与“豕”字形相近,其主要区别在于尾巴:上卷的是“犬”,下垂的是“豕”。
从甲骨文字形来看,“犬”最初之义就是指狗这种动物。《礼记·曲礼上》:“效犬者,左牵之。”孔颖达《礼记正义》:“然通而言之,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则大者为犬,小者为狗。”从孔颖达的解释来看,犬与狗是同一种动物的不同的称呼,两者之间的差异只在于大小之分。从古籍的记载来看,“犬”“狗”并用,但是远古的甲骨文、金文中却有“犬”无“狗”。从“犬”与“狗”这两个字产生时间来看,是先有“犬”而后才有“狗”。由于“犬”的语言运用的历史悠久一些,“犬”作为书面语表达就多一些。用“犬”组成的合成词就多一些。如警犬、军犬、犬马、犬齿、牧羊犬,等等。而“狗”多用于口头语。
犬的主要特点是忠厚、老实。因此“犬”字就被引申为自谦之辞。如古代大臣对皇帝自称“犬马”,而“犬子”是谦称自己的儿子。由于人对狗的使唤,因而养成居高临下的心态,把这种心态迁移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犬”就含有对人蔑视的含义。如《三国演义》七十三回:“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
犬被人类很早驯化,成为人类的忠实的伙伴,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出现许多关于“犬”的成语。如:犬马之劳、鹰犬爪牙、鸡犬不宁、鸡犬升天、淮南鸡犬、声色犬马、犬牙交错、丧家之犬、见兔顾犬。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甲骨文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犬部】苦泫切(quǎn)
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凡犬之属皆从犬。
说文解字注
“狗之有县蹏者也”注:有县蹏谓之犬,叩气吠谓之狗,皆於音得义,此与后蹄废谓之彘,三毛聚居谓之猪,竭尾谓之豕,同明一物异名之所由也。《庄子》曰:“狗非犬”,司马彪曰:“同实异名。夫异名必由实异,君子必贵游艺也。”
“象形”注:苦泫切,十四部。
“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注:又曰:“牛、羊之字以形举。”今牛、羊、犬小篆即孔子时古文也。观孔子言,犬即狗矣,浑言之也。
广韵
苦泫切,上铣溪 ‖ 犬声元2部(quǎn)
犬,狗有悬蹄者曰犬,《广雅》云:“殷虞、晋獒、楚獚、韩獹、宋㹱,并良犬。”苦泫切。一。
康熙字典
【巳集下】【犬部】康熙笔画:4;部外笔画:0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苦𥌭切,圈上声。《说文》: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埤雅》:传曰:犬有三种,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食犬若今菜牛也。《书·旅獒》: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礼·曲礼》:效犬者,左牵之。疏: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则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故《月令》皆为犬,而《周礼》有犬人职,无狗人职也。但燕礼亨狗,或是小者,或通语耳。
又《礼·曲礼》:犬曰羹献。《周礼·秋官司寇·犬人》疏:犬是金属,故连类在此。犬有二义,以能吠止人则属艮,以能言则属兑。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其亲名之曰犬子。
又《左传·隐八年》:遇於犬丘。注:犬丘,垂也。地有两名。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首笔横从横中线上起笔,略向上斜。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捺从撇、横相交点起笔,捺脚与撇尖大致持平。点写在右上角。
书法欣赏
音韵集汇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5 12:58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