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事实
法律学术语
犯罪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有关犯罪的各种情况的总和,一般由刑事法律规范确定,犯罪事实在刑法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关犯罪的一切实际情况的总和。它既包括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事实,也包括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几个方面。犯罪事实是定罪量刑的基础,没有犯罪事实,就不能成立犯罪,更谈不上量刑。
概念
广义的犯罪事实包括犯罪的基本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狭义的犯罪事实则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事实,它是影响定罪量刑的最重要的客观真实情况。这一事实又分为主观与客观两方面。主观上,指行为的罪过形态,即实施犯罪的故意过失心理状态。客观上则指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1)客观存在的决定、影响犯罪的各种情况。前者指刑事法律规定的构成某种犯罪必须具备的主、客观诸要件,这是最基本的犯罪事实。后者指前者和其他与犯罪构成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犯罪危害程度的一切事实。包括犯罪的性质、犯罪的情节、犯罪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以及是一罪还是数罪、是单独犯罪还是共同犯罪等。犯罪事实是定罪和量刑的客观基础。没有犯罪事实,就不能定罪判刑;犯罪事实不清,定罪必然失误,量刑也必然不当。
(2)与对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的指控有关的事实。它包括:犯罪行为已经发生;犯罪行为是被告人所实施;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被告人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被告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的罪过;被告人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没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具有法定量刑情节等。上述犯罪事实是被告人受到刑事追诉的原因,也是刑事诉讼证明的主要对象。
基本内容
犯罪事实的基本内容,就是犯罪构成要件的各种事实和具体情节。一般包括:
(1)行为人的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以及特定身份的事实;
(2)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即故意或过失的事实;
(3)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情节,诸如时间、地点、手段、过程等方面的事实;
(4)犯罪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即犯罪行为危害的客体和具体对象及其严重程度的事实,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5)是否属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事实。犯罪的动机和目的,是故意犯罪事实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犯罪中,行为人常常没有明确的动机和目的。
犯罪事实的核心部分是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在刑事诉讼中,犯罪事实是证明对象的核心内容,收集和运用证据,查明犯罪事实是否发生以及事实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是办案人员的首要任务。
扩展
在犯罪学上,犯罪事实除上述外,还包括一些严重违法行为的事实。准确地说,犯罪学中的犯罪事实是违法犯罪的事实。具体地说,包括:①违法犯罪性质,即行为的归属性,它从本质上反映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决定是否处罚及处罚方式;②违法犯罪情节,即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具体变化和过程。它同样反映其社会危害程度,影响处罚方法;③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即对社会关系的危害程度,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意义
违法犯罪事实概念的确立,有利于提高刑事立法水平和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论认识;而犯罪事实概念一般都是从刑法角度提出的,以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准确定罪量刑。因此,对犯罪事实的确定要靠证据,不能凭主观臆断和推测加以改变和捏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9 09:31
目录
概述
概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