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衙”是庄用宾古厝,庄用宾,号
方塘,生于1504年,25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在京城任职时,因
刚正不阿、
率直的性格,得罪了上司而遭诬陷,31岁被罢官。回到家乡,他为乡人做了不少善事,受到乡人爱戴。
古厝风采
经过热闹喧哗的青阳福隆小区,湖光西路新平整出来的工地上尘土飞扬。
沿着土路边上一条狭窄的石板路往前走不远,一座红砖壁、飞燕脊的古厝出现在眼前。壁上的红砖整整齐齐,墙面空间开阔地延伸开去,与背后的蓝天相衬,异常协调。比起闽南特色的“出砖入石”墙面,更多了一份磅礴的气势。
来到古厝庭院中,散落一地的是修葺用的一些条石和红方砖。这座状元衙原有的庭院格局已被破坏。目前,工人正在修缮,新砌一堵围墙。
即便在这样杂乱的庭院中,古厝大门上那块烫金的“
状元”匾额,依然十分抢眼。
推开大门,步入厅内这个“三进式”的古厝,“会元”“一门忠孝”“万古纲常”三个在中轴线上的匾额更是显赫,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崇敬感油然而生。街头闹市的嘈杂,被厚重的大门阻隔于外。
稍加留心会发现,进入古厝后,步上天井的石阶,后厅要比前厅高出许多,厅的宽度也有6米多。古厝整个骨架由木头支撑,木头数量不多,却根根粗壮。有的虽干裂得厉害,但触摸发现,它们依然很硬实。看来,“
状元衙”能历经400年而不倒,与这些好木料不无关系。
厝主轶事
粘良图告诉记者在晋江流传的一个故事:当年要造此屋时,庄用宾曾3次前往山区购买杉木。但每回带去的银两都赈济给了山区贫苦的百姓,自己空手而归。后来,山区百姓为了感谢他,每家自发砍一根上好的杉木送给他,助他盖起了这座宅院。
这一坊间的传说难以查证,但据书上记载,庄用宾为家乡人做的好事可真不少,晋江流传的“庄方塘救万人”,就确有其事。
那时,晋江百姓饱受倭寇劫掠,许多百姓逃往泉州城内。但为了防止倭寇入城,泉州的几个城门紧闭,唯独庄用宾负责的南门大开。另外,他还特地带了椅子坐到了城门外,以确保逃难的百姓入城,令数万百姓幸免于难。之后,他又与弟弟庄用晦,招募了300名官兵抗杀倭寇。倭寇为了泄恨,挖出庄用宾父亲的棺材。他毫不畏惧,未因此而妥协,与弟弟带着乡兵到倭寇的驻地抢回父亲的骸骨。后来,弟弟不幸被杀,庄用宾没过多久也去世了。随后,庄用宾的儿子庄凤章将这件事上报朝廷,泉州府专门立祠纪念庄用宾,并赠以庄家“一门忠孝”的匾额。至今,还有一些当地人称庄用宾故居为“一门忠孝”或简称“一门”。
相传,庄用宾非常重视教育,他曾在自己的宅第边预留了房产给私塾先生。
1619年,庄用宾的孙子庄际昌再次举进士,成为福建明代唯一一位会试、殿试都是第一的“状元”,为这座古厝再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