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墅湖隧道(Dushu Lake Tunnel),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苏州市南环快速路以“桥隧结合”方式穿越的隧道,是苏州城区最早通车的隧道,也是当时国内城市中最长的一条水底隧道。
建设历程
2006年5月,独墅湖隧道开工建设。
2007年10月10日,独墅湖隧道建成通车。
2014年11月1日,独墅湖隧道实施24小时通行。
2018年6月22日,独墅湖隧道弱电改造项目完成试运行并正式通过项目验收。
隧道位置
独墅湖隧道采用高架形式,从苏嘉杭高速公路下方穿过,向东连续跨越通园路、星港街等城市主干道,然后以隧道形式穿越独墅湖、星湖街后接地,向东通达昆山、上海。
隧道设计
隧道结构
独墅湖隧道西接东南环立交,采用高架形式从苏嘉杭高速公路桥下穿过,向东连续跨越通园路、星港街、郭巷大道,然后在高尔夫球场西南侧下穿,以隧道形式穿越独墅湖、
星湖街后,快速路隧道接地后东接工业园区高教区的车斜路交叉口。两管间设置管廊,上部为电缆通道,下部为安全疏散通道,隧道东端设置一对进出口匝道。
隧道参数
独墅湖隧道采用明挖法施工,隧道主线采用双向6车道,桥梁段宽26米,隧道段宽30.2米,设计车速为60千米/小时;隧道通风区段长约3.1千米;全长7.37千米;其中高架桥长3.43千米,隧道长3.46千米,地面接线长0.48千米,地面辅道长2.86千米,采用双向4至6车道。地面接线道路长0.48公里,均采用双向6车道。
设备设施
独墅湖隧道南线采用射流风机诱导加集中排风,排风亭置于东岸湖中,湖东岸上建新风亭补充新风;隧道北线采用射流风机诱导型纵向通风,废气从湖中半岛上的隧道出口直接排放。
南线隧道主线出口、匝道出口、集中排风口处及北线隧道出口处各设置一套CO烟雾监测仪,全线共4套。
运营情况
2018年12月12日至2019年1月1日每日0时至6时,独墅湖隧道临时封闭,禁止机动车通行。
独墅湖隧道单管内单向行车,通行各类小、中、大型车,禁止油罐车等特殊车辆通行;设计时速60千米/小时 (主线)、40千米/小时 (匝道),设计交通量1350pcu/ (h·车道)(主线)、1 000 pcu/(h·车道)(匝道)。
建设成就
技术难题
隧道长,对道路走向以及隧道内的照明、通风、防火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独墅湖曾进行过湖底清淤,施工区域湖体水深最深达到6米,施工采用围堰、干湖、明挖的方式,较深的湖体增加了围堰工作量,也提高了防渗等的难度。
科研成果
独墅湖隧道实现了中国国内第一个在湖底设置车行横通道的隧道工程、中国国内监控系统规模最大的城市隧道工程、国内首创的双面信号显示灯系统等。
中国国内第一个建成通车的桥隧结合工程;首个在人工筑岛基础上进行桥隧无缝衔接的大型交通工程;成为国内最长的城市湖底隧道;第一个在湖面范围内设置排风井的隧道工程;第一个在湖底设置车行横通道的隧道工程;第一个通过隧道主线、匝道和下穿地道等方式综合解决交通疏解的隧道工程;第一个设置景观灯光带的城市隧道工程;主线和匝道分叉点的顶、底板结构跨度在国内同类型隧道中属最大;规模最大的采用全纵向通风模式通风的隧道工程;监控系统规模最大的城市道路隧道工程。
荣誉表彰
2009年,独墅湖隧道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
2011年,独苏州工业园区南环路东延工程入选“国家优质工程奖30年精品”,园区南环路东延工程主体是独墅湖隧道。
文化特色
2007年8月11日,独墅湖隧道敞开段放置“全景长卷式石浮雕”。
“全景长卷式石浮雕”的总雕塑面积为900多平方米,浮雕图案整体采用夸张装饰、写实并列等艺术手法,多层次、多画面地刻画了园区的特色场景,整个“全景长卷式石浮雕”在独墅湖隧道两端的敞开段安装。
价值意义
独墅湖隧桥工程作为苏州快速内环线的放射线之一,它将连接苏州东部城区和中心城区,向东通达昆山、上海,是快速内环与苏州绕城高速之间联系的快速通道。建成后,可以缓解快速路周边交通紧张状况,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苏州日报》 评)
南环路东延独墅湖桥隧工程对于进一步完善全市快速路网、畅通苏州大交通系统、加快推进苏州东部新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苏州日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