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当时
汉语成语
独步当时(拼音:dú bù dāng shí)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房玄龄《晋书·陆喜传》。
成语出处
唐·房玄龄《晋书·陆喜传》:“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独步当时”。
成语故事
晋灭吴后,吴之旧望清楚自己的亡国身份,政治上不敢有造次之想,进阶之途堵塞,只能窥管以瞻天,缘木而求鱼,江东才俊多隐而不仕。太康九年(288),晋武帝诏令“内外群官举清能,拔寒素”,诚邀江东才俊。次年,在闭门读书十年后,陆机、陆云兄弟应召人洛。
一到洛阳,二陆便去拜会当时的文化泰斗张华。素爱人才的张华给予二陆高度评价:“伐吴之役,利获二俊!”意思是,整个伐吴征战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两位俊杰,其余皆可忽略不计。张华隆重地将二陆推荐给北方士人和官僚阶层,二陆的声名得以初步奠定,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当时西晋文坛赫赫有名的张载、张协和张亢。
二陆人洛地位的初定,对江东士人影响很大。同时,兄弟二人积极举荐乡里,一大批江东子弟陆续人北,包括东吴丞相顾雍之孙顾荣。二陆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江东士人在北方的领袖。
然而,虽经过三国鼎立的分治时代,京洛显贵以华夏中心自居的传统意识和优越感依然顽固,在多数北人看来,江南乃蛮荒化外之地,习俗、风物稀奇怪诞,士人也愚陋可笑。加上南人来自战败之地,北人更是挟胜利者之傲,仍以南人为“远人”,所以,入洛南士依然多遭北人羞辱。随着中原文化优势地位的确定,继而东汉、魏、晋并都洛阳,以京洛为中心的王畿之地的语言渐为天下准则,形成所谓的雅言、正音,无论天南地北,士人用韵作文多以此为准。但汉末以来,南北悬隔八十多年,吴人习诵京洛之语自然会遇到障碍,交往中也会不自觉地带有吴地方音,二陆人洛后便因乡音未改屡遭人讥笑。张华爱惜陆机才华,曾指出陆机行文中用韵多用楚音,希望他改正过来。陆氏兄弟也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专门找了当地人学习方言,迫使自己在语言修炼上更为精进。
陆机到北方后,沉下心来,潜心研习玄学,充满了吸附和学习新思想、新见解的冲动,对能在氛围活跃、思想开阔的北方文化界获得一席之地充满期待。有动力,就有成效,陆机渐渐获得了北方精英士人的认同。当时的人对“二陆”的文才十分推崇,评价他们是:“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
成语寓意
《晋书·张华传》载:“初,陆机兄弟志气高爽,自以吴之名家,初人洛,不推中国人士。”这里说的中国人士,指北方士人。陆机初到洛阳时,志气高爽到从未将北方士人放在眼中。只是到后来,他才意识到,自己祖上的功绩在这里算不上什么,在北方,屡建事功、累世荣尊的家族门第多如牛毛,有文采的大儒数不胜数,于是便沉下心来,潜心研习玄学,充满了吸附和学习新思想、新见解的冲动,最终文采达到了“独步当时”的境界,更是靠自己的作品和言论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为后人留下了一大堆可供诵读的彩笔云锦。陆机的故事也启示人们,读书做学问,乃至成就事业,要想有所成就,就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的恒心,去面对艰辛而漫长的求学和创业之路。想一蹴而就,耐不住寂寞,又怎么可能成功呢?只有那些长时间真正下苦功的人,才会得到收获与回报。
成语运用
“独步当时”指在当代超群出众,无与伦比。形容杰出的人才。补充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独步当时”也作“独步一时”“独步当代”。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独步当时,峻节清心,高迈流俗。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雄笔丽藻,独步当时,峻节清心,高迈流俗。”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歌咏》:“王元之在翰林,太宗恩遇极厚,尝侍燕琼林,独召至御榻顾问。帝语宰相曰:‘王某文章独步当代,异日垂名不朽。”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欧阳文忠公杂书》:“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绩》:“绩高情胜气,独步当时。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
明·杨士奇《书沈学士所藏胡学士草书杜诗后》:“三十年来士大夫以书名家者,光大之行草,民则之八分,皆独步当世。”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九五回:“就是那一长一技之微,若果能专心致志,亦足以轶类超群,独步一时。”
章云《“仙人论处”鹿野苑》:“现在亲身来访佛陀圣迹,早已对他那种独步当时、雄视百代的伟人形象肃然起敬起来。”
舒文扬《一事能狂便少年一一钱君艺术生活漫记》:“篆刻是他的一绝,风格清丽雄放,尤以长跋巨印独步当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54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