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流减河进洪闸枢纽,位于天津市
西青区的大清河与子牙河汇合处,
独流减河进口。全部枢纽包括进洪旧闸、进洪新闸、低水引水工程。主要功能是宣泄大清河系洪水经独流减河入海。建于1950年代初期与1960年代末期,2007年完成了对两闸的加固除险。
工程背景
独流减河进洪闸枢纽,地处东淀下口大清河与子牙河交汇处天津市
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南,
独流减河进口。
大清河,水系支流繁多,多发源于西部太行山脉或山麓地带,自然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拒马河发源于涞源盆地,在张坊西南铁锁崖分流为南、北拒马河。南拒马河在北河店以上有北易水、中易水汇入。北拒马河在东茨村以上有胡良河、琉璃河、小清河汇入,下称白沟河。南拒马河、白沟河在白沟大桥以上汇流后下行到新盖房枢纽,分别由白沟引河泄入白洋淀,由新盖房分洪道、大清河泄入东淀。东淀为大清河缓洪区,同时承纳子牙河,南运河部分滞洪任务。东淀泄水出路一经西河闸入海河干流再经海河二道闸、海河闸泄人渤海湾。
子牙河水系位于大清、漳卫南运河水系之间,其上源有两大支流,北为滹沱河,南为滏阳河,流至献县臧家桥汇流后称子牙河。子牙河由河北省献县流经河间、大城、天津市静海县,在静海十一堡纳入南运河上改道,于天津市西郊区第六埠与大清河汇流,后又称西河。至天津市区新红桥下游会北运河,至金钢桥上游再会南运河于三岔河口处人海河干流。
为解决大清、子牙两河洪水出路,以保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1941年,伪天津工程局设计开挖独流入海减河,以泄大清河系人东淀之水,始于第六埠,与海河平行走向,而后转向东北,于咸水沽南与海河汇流入海。工程分上、中、下三段施工,因战事半途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原有工程多不能利用,1951年3月5日始建独流减河新工程,1953年7月底完工。为控制洪水,同时兴建了独流减河进洪闸枢纽等系列工程。
工程内容
独流减河进洪闸枢纽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第六埠村南,大清河与子牙河汇流处独流减河上口。该工程距
上游枣林庄枢纽77公里,
下游距独流减河防潮闸67.2公里,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整个枢纽工程,包括进洪旧闸、进洪新闸、低水引水工程。
进洪旧闸工程
进洪旧闸又称北闸。设计主要技术指标:采取明槽式,初建时共8孔,2006年改建为13孔,单孔高4.5米,宽13.6米(2006年改建后为9.5米),弧形钢结构闸门。两岸墙间距122.8米,人力启闭(1981年改固定电力卷扬启闭机8台)。闸墩和围墙下游侧留有进水孔,使其内部水位与下游水位相平。设有消力池消能。建有公路桥一座,长160.7米,宽7米,跨度7.8米。
启闭运用原则:提闸与新闸联合运用,启闭时8孔同步启闭,保持同高均速。采用分两组启闭时应先2、4、5、7孔,后1、3、6、8孔闸门,闭时相反,相应高差不允许超过0.3米。
进洪新闸工程
进洪新闸又称南闸。独流减河进洪旧闸不能满足泄洪要求,故需增建新闸一座,位于老闸以南减河上口(新、旧两闸轴线相距450米)。
大闸规模:属明槽式,初建时为25孔,2007年改建为27孔。单孔高3.8米,宽10米(2007年改建后为9.5米),闸门采用钢结构平板翻转门,设消力池消能。
低水引水工程
包括低水闸、扬水站、低水渠、公路桥的渠首引水枢纽。
自低水渠出口以下至北大港扬水站间的低水输水渠道(简称子槽)与其交叉桥梁的加固工程等。该工程之兴建目的,是因独流减河新、旧进洪闸底高程较高。在闸上水位比较低时,向独流减河输水困难,为使西系来水导入独流减河便于减河、北大港水库、团泊洼水库存蓄,而兴建该工程。
本工程设计特点是:1.将扬水站与自流水闸结合为一体,节省工程投资40万元,减少占地53亩。2.采用较大面积的底板和低配筋率的闸体。3.采用拱型屋顶,闸门自动锁定等新结构。4.工程主要部位按8度烈度抗震设防采用相应的防震措施,如厂房采用配筋砖墙,T型梁设防震螺栓等。5.取消了站前闸,站前设挡水墙,站后以厂房墙直接挡水,节约了投资。6.因当时缺乏石料,挡土墙及护坡多改用了混凝土结构和框格混凝土结构。
主要设计项目及设计指标:(该项目高程基准大沽)
(1)低水闸
根据上下游落差20厘米计算确定为22孔,每孔3×3米方涵,洞底高程—1米,闸室长31米,前后各设闸门控制运行。本闸为单向输水涵洞,出口后有较长的护砌段,出口不另设消力设施,遇到上下游水位差较大时,主要由上下游闸门控制开启度。
(2)扬水站:机组22台,机型卧式轴流泵36WZ—82抽水能力50立方米/秒。扬程为4米。站前抽水水位≮1米。站后扬水水位≯4.5米。电机;卧式高压电动机JS—137—8.160KW、3KV;真空泵:SZH型。开关柜:高压开关柜GFc— 10A 32台;低压开关柜BsL—2 3台;厂房型式:一字型(无副厂房)。
(3)公路桥:桥长100米,共10跨,每跨10米。设计标准:汽~15,挂80,净宽7米,人行道0.75米。
技术指标
2007年以前,进洪旧闸(北闸)上游水位6.56米;下游水位6.36米(黄海高程),设计流量1020立方米/秒,扩建进洪新闸时核减为840立方米/秒。进洪新闸(南闸)设计过闸流量2360立方米/秒,闸上游水位6.56米,下游水位6.36米。按二级建筑物标准,8度地震烈度校核。
2007年除险加固工程竣工后,独流减河进洪闸由原来的33孔扩大为40孔,泄洪能力由于原来的3200立方米/秒,扩大为3600立方米/秒,可多分担海河的泄洪压力400立方米/秒。
工程效益
北闸建成当年,1954年8月21日过闸最大流量1370立方米/秒,是建闸后最大过闸流量,闸上相应水位6.93米,闸下相应水位6.78米,为大清、子牙开辟新的退洪出路首见成效。(截至1980年28年共泄洪水327.806亿立方米)。1956年8月8日最大泄量1190立方米/秒。1963年8月27日最大泄量1220立方米/秒。以上三个丰水年大闸三次超设计标准运用,经受了洪水的考验。建成后经受了三次超标准运行,确保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
南闸此闸的兴建增加了大清河洪水出路,减轻洪水对老闸的压力。设计灌溉面积43万亩,实际排沥面积43万亩。1969年6月建成以来,经过1977、1996年洪水的考验,共泄洪水54亿立方米,减轻了大清河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建闸后最大过闸流量568立方米/秒(1977年8月10日)。
低水引水工程因子槽缓建,其效益受一定影响,但还可向独流减河扬水,增加减河蓄量,并可供北大港水库,团泊洼水库扬水站抽蓄。
建设维护
进洪旧闸(北闸)工程,由原水电部北京勘测设计院设计,水电部工程总局施工,1952年10月开工,1953年7月竣工。完成主要工程量:土方20万立方米;石方3.7万立方米;混凝土1.08万立方米。使用三材情况:钢材476吨;水泥3200吨;木材1623立方米。投入劳动力:合计34.679万工日,其中;民工26.765万工日;普工2.52万工日;技工5.394万工日。国家总投资:253万元。
进洪新闸(南闸)工程由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勘测设计院设计;天津地区海河指挥部与河北省海河指挥部工程局联合组织施工,1968年11月开工,1969年6月竣工。主要工程量:土方16.1万立方米;石方1.82万立方米;混凝土1.8万立方米。主要材料:钢材719.52吨;水泥5588.8吨;木材527立方米。投入劳动力:合计64.395万工日,其中民工51.3万工日,民技工10.8万工日,技工2.295万工日。国家投资:325万元。
低水引水工程,由天津市水利局水利规划设计院负责设计,并有静海县水利局部分人员参加。电力工程中的输变电工程由市、县电力局共同负担;闸站部分机电设计则由设计院及县水利局共同完成。管理所房屋由县水利局设计。本工程施工 单位先为静海县根治海河指挥部承担,1976年11月开工,至1977年10月改由静海县水利局承担,其中输变电工程由静海县电力局负责进行施工,1978年汛前除子槽全部完成。北大港工程指挥部部分人员参加本工程的施工,主要配合施工作技术检查及试验工作。完成工程量:土方93万立方米,石方2.2万立方米,砌砖723立方米,混凝土及砂浆抹面1.66万立方米。使用主要材料:钢材1511吨,水泥5260吨,木材1830方。计划用工95万工日。总投资:1794万元。
至21世纪初,原闸经过四十多年的运用,出现地面沉降、淤积严重、泄流不畅、设备老化等诸多问题,直接威胁到大清河下游地区特别是天津市和津浦铁路、京沪高速等交通干线的防洪安全。为此,水利部海委决定对独流减河进洪闸实施除险加固工程。2005年4月该水闸枢纽正式实施除险加固,总投资1.4亿元。2006年,完成独流减河进洪闸北闸除险加固工程。2007年,独流减河进洪南闸险加固工程。
管理机构
新、旧闸共设一个独流进洪闸管理所,直属西河闸管理处领导,上级领导机关是河北省水利厅。1981年1月移交给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海河下游管理局领导。
低水引水工程建成后即由静海县水利局负责组建管理班子,负责管理。后因管理权限、经费诸因素,1992年汛后由天津市水利局闸站管理总所接收,市闸站管理总所通过南运河上改道闸原管理班子对低水闸进行管理,科级建制,此闸机构称“天津市低水闸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