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阜
南京地名
“独龙阜”南京风水宝地,朱元璋陵墓就在这里,该地本来是葬梁朝高僧宝志,从风水学的角度里说该地只旺一人,所以朱元璋宝志禅师的墓迁走,自己葬在这里
遗址介绍
方城正中有一洞券门,高近4米,门内是通向宝顶的圆拱形纵向隧道。隧道深邃,两壁底部为须弥座结构。隧道从低向高建有54级台阶,其设计别出心裁,充满神秘色彩。幽深的隧道阴暗而潮湿,因为年代久远,渗水现象严重,有不少的地方遗留下了水的痕迹。隧道右边的墙上有一块石板上,刻着“民国十五年八月二十九日余杭章炳麟、腾冲李根原、崇明徐兰墅同谒孝陵记于隧中”34个字。出了隧道北口,是方城与宝顶之间的“夹道”。夹道呈月牙形,据说这种形状是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意。人死谓之亏,皇帝死了,更是一缺,因此设月牙形的夹道以示悲伤。夹道之北即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垒筑,墙上用楷书横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据说刻于民国初年,是用以回答游人询问的。
顺着“夹道”东西两侧的台阶登上方城顶部,就可以看到俗称“马娘娘梳妆台”的明楼。明楼原来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飞檐翘角,十分壮观。据推测,明楼内原应有一座碑,上刻碑文“大明太祖高皇帝之孝陵”,屋顶重檐间应有书写着“孝陵”两字的匾额。但现在仅有四壁留存。四壁均为红色,南面为正面,开了三洞拱门,东、西、北三面各设券门一洞。明楼内的地面用方砖铺就,这些方砖大都已经破裂,积水渗入石基,造成隧道滴水。为了保护明楼,在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后,中山陵园管理局筹集资金照原样为明楼加了顶,并于2009年7月3日举办了明楼加顶工程竣工典礼。结构
宝顶位于方城北面,是一个直径达325米至400米、高约70米的圆形大土丘。原是钟山南麓的一座小山,称“独龙阜”,朱元璋选做陵寝玄宫所在地后,又对其修整和填补,益显高大雄伟,体形圆润,气势不凡。宝顶周围建有平面略作圆形的砖构城墙,称为宝城,周长1000多米,墙以条石作基础,上砌城转,顶覆黄瓦,高近7米。宝顶上树木参天,其下即为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玄宫所在。
可以看到,整个陵宫区地面上的建筑由三进院落组成。而这三进院落与陵寝所在地宝顶形成的格局正是明孝陵建筑规制上最具开创性之处。它新创了方城、明楼和享殿等建筑,改历代方坟为圜丘,使陵宫建筑的平面布局呈现出“前方后圆”的形式。这是孝陵对历代陵寝规制改革后所形成的基本格局,为明十三陵、明显陵、清东陵和清西陵所承继,开启明清数百年间帝陵建筑形制之先河。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1 17:38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