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学本领》是包蕾创作的童话,最早发表于1961年。
内容简介
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猪八戒随同师傅唐僧、师兄孙悟空、师弟沙僧,历经艰险,降妖除怪,也算辛苦,只是他本性难改,好吃懒做,又喜欢吹牛。孙悟空为了叫他认真学点本领,将自己的天书赠给他。八戒学了点皮毛就自以为了不起。不料在孙悟空变的“大戒”面前出尽洋相,狼狈不堪,最后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向孙悟空讨教。
创作背景
有一天,作者所在的出版社收到封读者来信,信中说:“你们社出版的西游记故事很受小读者的欢迎,希望吴承恩同志多为儿童们写几本”,大家看了引为笑谈,但却引起包蕾的深思:“吴承恩‘同志’早在几百年前死了,要他再为‘儿童们写几本’是不可能了。然而现在的儿童仍然喜爱孙悟空、猪八戒等的形象,是不是能仿照吴承恩‘同志’的‘笔法’,来为现代的儿童续写一些他们爱看的西游故事呢?”当时,这一想法一闪而过,继而作者自觉荒唐,也未敢真的去写。后来碰到一些孩子们都要作者讲西游故事,作者又心动了。后来,作者陆续写出了《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学本领》等。
人物介绍
猪八戒
《猪八戒学本领》的猪八戒有着不学无术、自吹自擂,不求甚解、夸夸其谈的特点,他因为这些也闹出了种种笑话。他想学本领,得到天书,开始时还真挺用功,倒也不觉多难,但是,读着读着就开始不耐烦了,内容也感到难了,索性伸个懒腰闭上眼,不一会儿便打起了呼噜。和孙悟空变的“大戒”比试,因为学术不精,狼狈不堪。最后,他只好乖乖承认没有好好学习。悟空告诉他做学问不要虚夸,要诚心诚意、脚踏实地,不能一知半解,要精益求精,说得八戒点头称是。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孩子们学习中有许多常见的现象,诸如“思想上放松懈怠”,“学习上不认真、怕艰苦”,“到用时再翻书”,以及“自满和爱夸耀”等。根据现实生活中这些少年儿童思想、行为和心理特点,作者对猪八戒这个传统形象进行了改造,立意于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改正这些不良现象。传达出“自作聪明的人终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想有真才实学,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个老实人”的主题。
艺术特色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性格憨厚,本质单纯,在斩妖诛怪中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可是,他有明显的缺点,如有些害怕困难,好吃懒做,有时还爱搬弄口舌等。由于手法笨拙,他耍的花枪常常被人识破,私心杂念也容易暴露,是个喜剧性角色。在童话《猪八戒学本领》中,作者极力保持原来的性格,但在某些地方作了增强或削弱,把他写得更孩子气一些了。童话中删去了猪八戒喜欢搬弄口舌的方面,突出了他的好夸海口,自我吹嘘。明明受了妖怪戏弄,还说是“便有一两个妖怪,怎经得住老猪一顿打……”猪八戒在孙悟空变的“猪大戒”面前大谈自己的本领如何高强,说什么“那些大小妖怪,男女魔头,只消听说‘猪八戒’三字,藏的藏,躲的躲,上山的上山,窜洞的窜洞……”提起孙悟空,他只轻描淡写地说“那猴子惯会耍棍舞棒”,殊不知他面前的猪大戒,正是孙行者的化身。猪八戒的自吹自擂和他的处处失利形成对照,具有浓厚的讽刺意味。至于他以为一口气念完天书,就可以和孙行者一样有本事,而读起书来却又哈欠连天,甚至干脆睡起大觉来,待到要变化腾挪时,才慌忙摸出天书翻找、背口诀,更是孩子气十足,与现实生活中某些平日不用功读书而幻想一举成名、喜欢自吹自夸的孩子多么相似。这些笔墨,赋予猪八戒以幼稚、天真的特点,又大体保持了他本来的面貌。
对于唐僧、沙和尚、孙行者,作者也都作了适当改造。在《西游记》中,唐僧被处理为一个懦弱无能、好歹不分、平庸迂腐的人物。在《猪八戒学本领》中,作者删去他胆小懦弱、遇事手足无措的方面,调整了他因经常使用“紧箍咒”而与孙悟空越来越紧张的关系,仅仅让他作为一个正派长者出现,使这一形象单纯、明朗化了。这一改动有利于表现新的内容和主题,也容易为小读者所接受。对沙和尚,在保持其原来的忠厚、诚恳、忍苦耐劳等特点的同时,给他增添了风趣,使这个人物显得活泼多了。孙悟空的勇敢机智、乐观诙谐,是广大读者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在《猪八戒学本领》中,作者写了他斩妖诛怪的英勇,展示了他变幻莫测的神通,并且将他处处与猪八戒对照描绘,使他们一憨一灵的性格更为鲜明。
在语言上,《猪八戒学本领》尽力保持了《西游记》流利明快、生动诙谐的风格。考虑到小读者的接受能力,作品注意了语言的形象性,并适当注意韵脚和节奏,读来琅琅上口。有些地方还运用了民间谚语、俚语,甚至采用了儿歌、顺口溜,像八戒说的“这老头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行者怀疑八戒是否真想学本领时表示:“按着牛头喝水,勉强不得”,“我怕这呆子学那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小妖将八戒打倒在地,骑到他背上边播边唱“八戒本领大,老猪变作马,驮我上西天,你要快点爬”等等,增添了作品的趣味。
总体而言,在运用古典名著的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方面,虽然还有些问题可以进一步探讨,如让孙悟空给猪八戒亲授天书、大谈学习修养等与其传统性格不一致,但作者对新童话的民族形式进行大胆探索,却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简介
包蕾,1918年11月13日生于浙江镇海,1989年卒于上海。原名倪庆秩。中学时代即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36年,在李公朴主编的《读书生活》上发表抗日题材的独幕剧《释放》,得到好评后连续写了几个剧本供业余剧团演出。由于阅读了鲁迅的译著,对儿童文学发生了兴趣,创作了几个儿童剧,1939年集为《祖国的儿女》《雪夜梦》出版。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写了《胡子和驼子》《巨人的花园》等儿童剧。1946年起又创作童话,陆续发表《小咪和毛线球》《小金鱼拔牙》《猪八戒新传》等作品,有的拍摄成美术片,深受小观众喜爱。生前为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主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