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
猪的一种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
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esease,简称PCVD)是由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简称PCV)引起、发生在猪的一种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病猪主要特征为体质下降、生长发育不良、消瘦、贫血、黄疸、呼吸困难、渗出性皮炎、腹泻、母猪繁殖障碍等。
病害学史
1978年德国学者Tischer首次从猪肾传代细胞系PK15中分离到该病毒,1982年将其命名为猪圆环病毒(PCV)。
1997年Cark从加拿大西部患有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om,简称PMWS)猪群中分离到一种新的病毒该病毒与PK15细胞中圆环病毒相似并命名为T型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2,PCV-2)。
此后,由PCV-2引起的各种疾病分布广泛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受到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病原特征
猪圆环病毒(P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兽医学上已知动物病毒中最小的病毒,无囊膜,直径17~22纳米,含有1.76~2.3千碱基对的单链环状DNA,相对分子质量58克氏,沉降系数为52S,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7克/毫升。根据PCV的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将其分为PCV-1和PCV-2两个型,其中PCV-1无致病性,广泛存在于猪体内及猪源传代细胞系。PCV-2则具有致病性,在临床上主要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PCV对酸性环境(PH3)、氯仿或者高温(56℃和70℃)有抵抗作用。PCV在原代胎猪肾细胞、恒河猴肾细胞、BHK-21细胞上不生长,可在PK-15细胞中生长,但不引起细胞病变,且需将PCV盲传多代才能使病毒有效增殖。在接种PCV的PK-15细胞培养物中加入d-氨基葡萄糖,可促进PCV复制,使得感染PCV的细胞数量提高30%。感染PCV的细胞内含有许多胞浆内包涵体,少数感染细胞内含有核内包涵体。
用PCV-2感染PK-15细胞。
为害症状
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断乳后全身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主要影响6~8周龄的猪,很少影响吮乳的猪。
约20%的猪咳嗽、喷嚏、呼吸困难,死亡率约为8%~35%,10%~20%猪皮肤和可视粘膜可见黄疸。由于细菌、病毒的二重感染,常常使PMWS的症状复杂化、严重化。临床上约有20%的病猪呈现贫血与黄疸症状,具有诊断意义。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
病猪发热、不食、消瘦、苍白、跛行、结膜炎、腹泻等。特征性症状是会阴部、四肢、胸腹部及耳朵等处的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紫色病变斑点或斑块,有时这些斑块相互融合成条带状,不易消失。
患有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的猪在皮肤上显示出广泛的红色斑点和丘疹,这使得这种情况很容易识别。
母猪繁殖障碍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1~42℃,食欲减退,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病后母猪受胎率低或不孕,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上升达11%。
猪间质性肺炎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猪呼吸道病综合症,多见于保育期和育肥期的猪,咳嗽、流鼻汁、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生长缓慢。
传染性先天性震颤
传染性先天性震颤的临床变化很大,其震颤为从轻度到重度。在出生后第一周,严重的震颤可因不能吃奶而死亡,活1周的仔猪可以存活下来,但多数在3周时间恢复。震颤为双侧,影响骨骼肌肉,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如声音或温度刺激,有的在整个生长和发育期间都不断发生震颤。主要是母猪在怀孕阶段感染了病毒。PCV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的可能性很小,或者感染发生在胎儿免疫功能形成以前。曾有人报道母猪在不同的怀孕阶段感染类似PCV病毒时,可引起震颤发生。
此外,在临床上还能见到与圆环病毒Ⅱ型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肠炎和关节炎等。这些情况多见于蓝耳病阳性猪场继发感染所致。实践证明圆环病毒病与蓝耳病同时流行的猪场,其哺乳仔猪和育肥猪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单个感染猪场。
流行情况
传播途径
PCV-2对所有猪都易感,纯种猪及杂交品种猪均出现有典型的临床病例。但是,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易感性存在差异。PCV-2可经鼻,扁桃体,支气管,眼分泌物,粪便,唾液,尿液和乳等途径排毒,发病猪的排毒量远远高于无临床症状的猪,造成PCV-2的水平传播。其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健康猪口鼻接触到感染猪的排泄物如粪、尿等,或者是与感染猪直接接触,因此直接混养造成PCV-2感染的可能性比分栏饲喂的可能性大。通过哺乳方式是否能够引起感染尚在研究中。阳性公猪的精液可引起PCV-2的传播,最早可在配种后5天检测到病毒散播。给健康猪喂食生的PCV-2感染猪的淋巴组织,骨髓和骨骼肌后也可引起健康猪感染。PCV-2还可经胎盘由母猪传播给仔猪,造成仔猪心肌炎、流产、死胎等。
流行特点
猪圆环病毒病主要侵害断奶后仔猪哺乳猪很少发病如果采取早期断奶的猪场10~14日龄断奶猪亦可发病一般本病集中于断奶后2~3周龄的仔猪。
发病率与死亡率不定、呈地方流行性时发病率死亡率较低。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V)、细小病毒(PPV)、猪肺炎支原体(MH)多杀性巴氏杆菌(PM)、败血型链球菌(DM)等混合感染时促进本病的发生。
诊断方法
对PCV感染的诊断可以通过原代猪肾细胞或猪肾细胞株培养分离病毒,利用免疫染色确定病毒的存在。检测到PCV抗体水平提高也说明最近受到感染。对先天性震颤排除遗传性和化学原因引起的震颤外,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防治措施
猪的圆环病毒病,尚无疫苗可供免疫接种,用抗生素治疗也无效果,仅能减少继发性的细菌感染。面对这种情况,饲养者不能束手无策,更不能坐以待毙。唯一的方法是改进饲养管理方法。
抓住关键时期
仔猪断奶后的3~4周是预防圆环病毒病发生临床征状最关键的时期。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是尽可能减少断奶仔猪的应激。
减少断奶仔猪的应激
下列因子可造成对断奶仔猪的应激,应予避免:
强化猪场的生物安全
猪场的生物安全,不仅要贯彻于猪场与外界之间,还应贯彻于猪场内部,即猪舍与猪舍之间;
每个猪舍的入口处,都必须设置消毒池或消毒盆,饲养人员或管理人员在进入之前必须脚浴消毒,减少水平传播。
全面实施严格的防疫制度
此外,有田间的证据认为,某些品种或品系的仔猪比其他品种或品系更易患猪的圆环病毒病,在实际工作中可引起注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1 17:41
目录
概述
病害学史
病原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