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吻棘头虫病(macracanthorhynchiasis)是猪巨吻棘头macracanthorhynchiasis)虫(Macrocanthorhus hirudinaceus)小肠所寄生于引起的疾病,属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简介
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 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重者可引起肠穿孔、肠粘连、肠梗阻、腹膜炎等。主要寄生于猪体,某些甲虫是中间寄主。在流行区有烧吃、煮吃甚至生吃甲虫(天牛或金龟子)的习惯,此时存活在甲虫体内的棘头虫幼虫仍具有感染力。幼虫进入人体后,一般经50~70天(早者30天)发病。作为中间寄主的甲虫种类很多,中国已发现9科35种。在中国辽宁省主要为
大牙锯天牛,在山东省为曲牙天牛和
棕色鳃金龟。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的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吉林、安徽、广东、四川和内蒙等省区报道 300余例。由于各种传播媒介的分布地区及消长季节不同,所以本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如在辽宁省本病发生于9~10月份,10月中旬达高峰;而山东在6~8月份。因山东的甲虫在5~6月份开始羽化,而辽宁的甲虫须在7~8月份才能羽化。青少年和儿童感染较多,男性多于女性。
属性
猪巨吻棘头虫属
棘头动物门,后棘头虫纲,原棘头虫目,稀棘棘头虫科,巨吻棘头虫属。成虫乳白色,长圆柱状,背腹略呈扁平,体表有环状横皱纹,前部较粗,有可伸缩的类球形的吻突,其上具有30余个小钩,排成5~6行,用以牢固地附着肠粘膜上,故得名。雌虫较大,可长达半米以上,雄虫常不足10cm。成虫无口腔和消化道,靠其体壁表皮层的微孔吸收寄主小肠内的营养物。雌虫生殖器官特殊,随着虫体的发育成长,卵巢分解成许多游离的卵巢球,其内的卵细胞逐渐发育成熟。体内受精,受精卵成熟后经虫体后部的子宫钟进入子宫、阴道,从生殖孔排出体外。
成虫寄生地
成虫主要寄生在家猪小肠内,偶寄生于野猪、猫、狗及人的小肠内。雌虫产出含有棘头蚴的虫卵,虫卵随经寄主粪便排出,在土壤中可存活数月或数年。虫卵被甲虫幼虫吞食后,棘头蚴在其肠内孵出,并借小钩的活动穿过肠壁进入甲虫血腔,经3~5个月或1年,发育为棘头体,随后吻突缩入体内形成囊状,如芝麻粒大的感染性棘头体,当人或猪等食入含感染性棘头体的甲虫后,感染性棘头体在肠内约经1~3个月发育为成虫,并引起症状。
成虫多数寄生于回肠的中下部,一般为1~2条,最多达21条。以其吻突固着在肠粘膜上,造成机械性损伤和出血,且经常更换部位,致使肠壁多处受损,引起炎症、坏死和
溃疡。随着寄主防御功能的不断增强,病变部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形成质硬的棘头体结节,结节常突出浆膜面,在粘膜面仅有轻度隆起。结节多与大网膜组织或邻近肠管粘连,形成包块。由于虫体机械损伤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患者表现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瘦、贫血等症状;腹部压痛处可触及圆形或卵圆形包块。虫体吻突不断向肠壁深层侵犯,可穿破肠壁,造成肠穿孔,引起局限性腹膜炎和
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有时因肠粘连而引起肠梗阻等严重征象。因人不是猪巨吻棘头虫的适宜终寄主,该虫在人体内一般不能发育为具有生殖力的成虫,病人粪便中极少见到虫卵。早期用
丙硫咪唑、甲苯哒唑等药物治疗,有并发症时采取相应措施。
症状
患病的轻重程度决定于体内存在的寄生虫的数量,成虫多数寄生于回肠的中下部,一般为1~2条。
患者早期不显症状。症状轻重和寄生的虫数有关。偶尔可有食欲不振、乏力等。随着虫体代谢产物等毒性物质被吸收后,患病者一般有阵发性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贫血等症状;继而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失眠、多梦等
神经精神症状。
随后由于结缔组织的增生,局部形成直径为0.7-1.0cm大小的棘头虫结节,质硬并突出浆膜面,常可与大网膜组织粘连后形成包块,腹部压痛处可触及圆形或卵圆形包块。部分严重患者有时因肠粘连而引起肠梗阻,虫体吻突不断向肠壁深层侵犯,可穿破肠壁,造成肠穿孔。
诊断
诊断过程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是否有食甲虫类的历史来判断。注意营养发育情况,有无消瘦、贫血、
营养不良、腹部压痛、包块。或者有个别病人可因服用驱虫药而排出虫体,或因急腹症于手术时发现虫体后,从其形态特征来进行鉴定。
并发症
并发症常见的有肠穿孔和肠梗阻。
肠穿孔:虫体吻突不断向肠壁深层侵犯,可穿破肠壁,造成肠穿孔。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后,如果是少量可被腹腔内网膜所包裹而局限,如果是大量则完全进入腹腔,整个腹部剧烈疼痛,腹肌紧张、僵硬,可能会引起休克!
肠梗阻:因肠粘连而引起肠梗阻。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
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
预防措施
禁食甲虫,特别要重视对儿童的教育。要改善猪的饲养管理,猪的粪便应进行
无害化处理。
防治措施
1.消灭中间宿主,在猪场以外的适宜地点设置虫灯,用以捕杀金龟子等。
2.流行地区的猪,改放养为圈养,尤其在六七月份甲虫类跃季节,以防猪吃中间宿主。猪类发酵处理。
3.及时治疗病猪,流行地区的猪应定期驱虫,每年春秋各1次,以减少传染源。对本病的尚无特效驱虫药,常用药品有:左旋咪唑,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20毫克口服,对成虫有效;丙疏苯咪唑,吡喹酮复合剂,剂量为每千克重各50毫克,口服。
流行
人体猪巨吻棘头虫病,国内已报道数百例。因本虫在人体内多不能发育成熟,故人作为本病的传染源和意义不大。猪是重要的传染源。在辽宁、山东、河北、天津、河南、安徽、海南、四川、吉林和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道。
鞘翅目的某些昆虫既是棘头虫的中间宿主,又是其传播媒介。我国查明的主要有大牙锯天牛(Dorysthenes paradoxus)、
曲牙锯天牛(D.hydropicus)和棕色鳃金龟(Holotrichia titanus)等33种甲虫,其成虫阶段的感染率可高达62.5%。棘头虫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在辽宁,大牙锯天牛于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羽化为成虫,儿童捕食后,约经30~70天发病。因此,病例多在9月中、下旬出现。而山东则在6~8月间患病的较多。
猪巨吻棘头虫的感染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在流行区,儿童有烧吃、炒吃,甚至生吃天牛、金龟的习惯,所以患者以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