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这条街叫做猪市口,是专门从事生猪交易的市场.后来,大家觉得猪市口这个名字不雅,才采取同音换字的方法,改为现在的珠市口.
简介
位于崇文区西北部。东起广渠门内大街,西至珠市口西大街。因旧时有猪市谐音得名。
此处明朝时是个猪市,所以明正东坊有“猪市口东”地名。此街形成于明朝,称东西三里河,清乾隆年间名
小市街、三里河街,宣统年间自西向东分称东珠市口、三里河、平乐园、东
柳树井。1965年合并各段统称珠市口东大街。同时将德寿夹道、过街楼、北大院并入。
过街楼是大街西段路南小巷口处建的过街小楼得名。三里河大街在明朝分东西三里河。据《京城坊巷志稿》记:“……明史河渠志:言城南三里河无河源,正统间修城壕,恐雨多水溢,乃穿正阳门桥东南洼下地开壕口以泄之,始有三里河名。”三里河流经打磨厂、长巷头条西,穿芦草园、北南桥湾、金鱼池、红桥,流入左安门迤西的护城河中。明朝时曾有人建议利用三里河以济漕运,因三里河河道“势不易开”未实行,决定修通惠河。明嘉靖年间修筑外城,三里河逐废成街,名称沿用河道名。此街东段路北有一井,旁有柳树,为区别西珠市口的西柳树井,冠以“东”字,得名东柳树井。在此大街的中段北侧,有铁山寺,是旧三里河的重要标志。目前此寺尚在,但已面目全非,做居民院和仓库用。
此街自修成后,一直是城南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俗称“南大街”。民国初,街东口古刹大慈庵内酒业公会与路南的“恩成公”烟柜,控制全市的官酒、官盐。此街原有有轨电车,于1953年扩展道路时拆掉,改行公共汽车。
发展历史
在前门外。名见《胡同集》。猪市,为交易生猪、猪秧儿(仔猪)之所。市当始于其地尚未划入外城之先,至迟废于明末。至于市之具体座落,今已不详。后为雅化,而易猪为珠,见《乾隆图》,实则其地从无珠宝贸易。据《图》,当时以今给
孤寺夹道迤东,至前门大街为西珠市口大街。但却无东珠市口大街之名,自前门大街而东,以至今
安国胡同北口间之路,时称小市街。至《志稿》,始见东珠市口大街。
民国间沿称东珠市口大街、西珠市口大街,又或省大街二字,径称东珠市口、西珠市口。晚清以来,其长短或有盈缩。东珠市口最短时只东至今
大江胡同南口,最远则东达北桥湾胡同南口。西珠市口则长期西至煤市街南口。六十年代并东珠市口、三里河大街、东柳树井大街三段为一,统名珠市口东大街,使东起崇文门外大街,西至前门大街;并西珠市口、西柳树井大街、虎坊桥大街为一,统名珠市口西大街,使东起前门大街,西至南新华街南口。
珠市口因处于前门外四通八达的道路中心,故其附近之东西街自晚明以来即日渐繁盛。清中叶后,店铺更较普遍,而西珠市口尤盛于东珠市口。据1910年调查,外城上中等旅店共一九五家,西珠市口里余之街即占十一家;著名饭庄饭馆九十五家,西珠市口便有四家,其中之天寿堂饭庄更名噪一时。九江、赣宁、赣州等会馆、清之中城兵马副指挥署、清末直至民国间的总商会,民国间之黑白炭业公会皆设于此。民国间在此短街上即有文明戏园(始于清末,民国中期更名华北戏院)、开明戏院(40年代改称市立剧院),
清华池浴池等,广招游客。东珠市口之繁盛虽逊于西,但也多有饭庄、饭馆,如忠顺诚皮货庄、天利涌绸缎庄等亦颇驰名。清代之东珠市口汛、民国间之外一区署,皆在东珠市口。
典故
别看名字不雅,在清朝却这条街上却住着一位大名人,那就是乾隆年间的当朝一品大臣纪晓岚纪大才子.传说,有一年,乾隆皇帝和他打趣对对子。乾隆指着桌子上的两盘豆子,出了句“两碟豆”命纪晓岚对下句。纪晓岗不假思索地对“一瓯油”。乾隆随即改口说:“我说的是‘两蝶斗’,两只蝴蝶在一起争斗。”纪晓岚机敏地说:“我对的是‘一鸥游’,一只鸥鸟在水中游。”乾隆便又出难题,说着跷起脚来,要纪晓岚以他的脚为题,说出一个字,既要符合他的身份,又不能露出“脚丫子“等字眼。纪晓岚马上联想到自己住的“猪市口”地名,猪的脚称“蹄”,“蹄”由“足”和“帝”组成,这不正是皇帝的脚吗?于是,他便答道这个字是“蹄”。乾隆一听勃然大怒,纪晓岚一解释,也就不好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