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眼睛
蓼科蓼属植物
猫儿眼睛,中药名。为蓼科蓼属植物尼泊尔蓼Polygonum nepalense Meisn.的全草。植物尼泊尔蓼,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除湿通络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目赤,牙龈肿痛,赤白痢疾,风湿痹痛。
别名
小猫眼、野荞子《四川常用中草药》、野荞菜、野荞麦草《贵州中草药名录》、头状蓼《长白山植物药志》、荞麦草(陕西)、水荞麦、马蓼草(湖北)、山谷蓼(广西)、野荞麦(贵州)。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酸,性寒。
功效
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主治
咽喉肿痛,目赤,牙龈肿痛,赤白痢疾,风湿痹痛。
相关配伍
1、治肠炎和红、白痢疾,猫儿眼睛、南天竹、铁苋菜、仙鹤草各12g,青木香6g,水煎服。(《本草图典》)
2、治风湿关节疼痛,猫儿眼睛、豨莶草、红活麻、牛膝、九节风、血通、伸筋草各12g,水煎服。(《本草图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炮制
采集加工:夏、秋间采收,晾干。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50cm。自茎基部分枝,茎细弱,直立或平卧,节处略膨大,有纵棱槽。单叶互生;下部叶有柄,上部叶近无柄,抱茎;托叶鞘筒状,膜质,先端偏斜;叶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5cm,宽l-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圆形,全缘,沿叶柄下延呈翅状或耳垂状,下面密生黄色腺点。头状花序成球形,顶生或腋生,花序梗上部有腺毛;总苞卵状披针形;花白色或淡红色;密集;花被常4裂;雄蕊5-6;花柱2,下部合生,子房椭圆形,柱头头状。瘦果扁卵圆形,两面凸出,黑褐色,密生小点,无光泽,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5-8月,果期 9-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区土壤深厚湿润、阳光充足的沟边及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药理作用
抗噬菌体作用。
相关论述
1、《四川常用中草药》:“能收敛固肠。治红白痢疾,大便失常,关节痛。”
2、《长白山植物药志》:“清热解毒。主治喉痛,目赤,牙龈肿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9 13:43
目录
概述
别名
入药部位
性味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