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后把臣下对君主劝善规过、建议兴革为“献可替否”。
《
艺文类聚》卷二十六引梁简文帝《达徐璃书》:“山涛有云:‘东宫养德而已。’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竟不能黜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否,仰裨圣政。”亦作“献替可否”。
唐 刘长卿 《
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献替常焚藁,优闲独对萱。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宣文阁》:“其为处也,跬步户庭之间,而清严邃密……於是宰辅有所
奏请,宥密有所图回,争臣有所
绳纠,侍从有所
献替,以次入对,从容密勿,盖终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