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猴祭”,是指
卑南人男子进入少年会所的
成年礼仪,一般称为“刺猴祭”。猴祭为卑南人的年祭拉开序幕,仪式前,少年级的成员会先挨家挨户去驱邪。第二天早上,正式举行猴祭;少年级的成员穿着
传统服饰从会所出发,走到部落边界时,先派两位年长的第六年级,去当年有丧事的人家里除丧,然后再到关猴子的地方刺猴。少年们以山猴(现改为草编的猴子)为假想敌,举行刺猴仪式,藉以磨练他们的胆识和战斗技巧。
简介
少年祭因有祭猴仪式,故又有猴祭之称。每年
12月24日晚上为猴祭的前奏,并以哈拉巴盖的仪式揭开序幕,卑南长老率同族中青少年以“报佳音”的方式挨家挨户造访。
少年们上身赤膊,全身涂黑,而带队的长老则手中挥舞着竹竿,大声喝斥,是为驱邪;之后,青少年们即可得到每家所赠予的
糖果等食品,情节有如西方的
万圣节。 翌日真正的猴祭正式展开。会所前,少年们聆听着长老的训示,接着手持长矛、提着草猴绕行部落再来到祭场,绕行时,年纪较大的少年尚且会到过去一年家中遇丧者,为其祈福祷告,称为除丧;来到祭场,尚需进行类似马拉松的长跑,以评鉴少年的体能,最后才是杀猴的仪式。
杀猴是整个祭典的高潮,目的在考验少年的胆识,卑南少年于刺杀猴子后,随即将死去的猴子加以厚葬,以悼其灵,但如今狩猎禁止多时,祭典中的真猴亦早已改用草猴代替。祭典最后,年长的少年们会以竹子鞭打少年屁股,代表认同少年的成长而升级。祭祀之中严禁女性参加,但晚上的歌舞可男女同欢,这时,卑南少女也会穿着传统服饰出席,增添庆典的欢乐气氛。
起源
“猴祭”得起原有很多种说法,最具代表性的两则是:古时候,有一对父子上山打猎,两人发现
猴子,正要拉弓射猴的时候,父亲所踩的石板却松动,而儿子在打伤猴子后,抓着猴子跑回部落求援,族人才把小孩的父亲救了回来,族人为了表扬孩子的英勇,慢慢演变为今日的猴祭。另一项说法是:卑南人为了抵抗他族的侵略,从小就要训练孩子的胆识和武艺,训练的方式就是把小来带到山上去打猎猴子,又猴子长的最像人,行动又最为敏捷,所以经过射猴训练之后,以后遇到在强悍的敌人,也能应付自如。
过程
卑南人的年祭活动由少年“猴祭”开始,少年猎猴之后,对者诸神献祭。之后,由两位少年执杆摇动猴子,面向北方连唱三次猴祭祷歌。
年祭期间,青年由服役级晋升为可交
女友的成年级之后,年长者带他们到各家拜访,向未婚女子的父母介绍他们,希望得青睬。游访时唱敲门歌,进们接受招待,离开时唱出
门歌。卑南人普悠玛puyuma的
小男孩,长到约八岁,由父母带到巴拉冠palakwan接受严格的训练。每年的哈拉巴盖haLabakay活动(十二月二十四日晚),就由这一群小男孩,到部落的每一个家庭驱邪纳福,揭开迎新年岁,开启一年一度大狩猎祭mangayaw的序幕,姆姆mumu、依那ina拿出做好的阿拜abay感谢这一群活泼可爱训练有素的少年maranakan、青少年maradawan,翌日(十二月二十五日)即猴祭basibas登场。
在普悠玛puyuma的社会里,为了训练少年maranakan、
青少年maradawan,以聪明灵敏的
猴子为假象的敌人,这一群接受训练孩子们,与猴子天天生活在一起,日子久了,自然有了感情。在训练的过程中,猴子不幸被刺死,会为猴子特别举行祭亡猴仪式,将猴子安葬在大自然中,这就是大家目前非常熟悉的“猴祭”basibas。
猴祭舞
“猴祭” 舞, 很有力量的舞蹈, 震摄人心。台湾少数民族的无惧, 豪气, 敏捷, 爽朗……等迷人特质, 毫无保留的绽放。
早期,卑南人在聚落中成立少年会所,有青少年的家庭,每年会将家中少年送至会所受训约半年的时间,在会所中集体食宿、学习、竞技,学习适应群居生活,也
接受狩猎、建筑等各式谋生技能的训练,就像严格的军事学校生活。卑南人男子进入少年会所的成年礼仪,一般称为“刺猴祭”。祭典中所跳的祭舞,即是仿效猴子敏捷的反应及动作而来的。 其中尤能以竹竿刺杀猴子最为重要(如今猴子已改为藤制的模型替代),藉此培养少年的胆识体魄及分工合作的精神,整个过程须历经4次考验,过后才能进入“大猎祭”。(大猎祭是旨在5天内凭个人本事于野外狩猎,通过后才算进入成年阶段,方可论及婚事)。 卑南人男性舞蹈,以跳、跃、蹲、踏、踢、跺为多,节奏的动律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张与驰、动与静的区分变化。
发展与变迁
每逢年末,台湾少数民族之一的卑南人便展开一系列的祭典仪式,其中猴祭主要是藉着刺猴培养少年的胆识及杀敌的气概,由于保育的观念盛行,猴子已改由草猴代替,演变成让现代的青少年认识族群历史与文化的一个媒介。大猎祭以老人为主导,并于大猎祭回来的当天,村人在卑南新站前立凯旋门,全村妇女、小孩盛装列队欢迎,并为长老们戴上花环,吟唱传统的史诗、聚餐等一连串的活动,是最温馨感人的一天。
为卑南人少年的成年典礼,为训练该族少年谋生技能与胆识之重要的祭典。卑南“猴祭”正式名称为少年年祭,是以10~18岁的青少年为主角,为卑南人特有的传统祭典之一。早期,卑南人在聚落中成立少年会所,有青少年的家庭,每年会将家中少年送至会所受训约半年的时间,在会所中集体食宿、学习、竞技,学习适应群居生活,也接受狩猎、建筑等各式谋生技能的训练,就像严格的军事学校生活。传统上,卑南人少年在迈向成年的过程中,需接受一连串严格的体魄训练,并且要在猴祭中通过野外求生的考验,猎得猴子等猎物返回部落,举行过
成年礼后,才算成年。
猴祭正式展开时,祭典中所跳的祭舞,即是仿效猴子敏捷的反应及动作而来的,猴祭的高潮在少年们一面摇晃扎猴,一面唱猴祭的歌,在歌声中卑南少年举矛刺杀猴子后,再举行隆重的祭典,以悼其灵。祭祀时女性不得参加,但晚上的歌舞则可男女同欢,这时,卑南少女也会穿着传统服饰出席,增添庆典的观乐气氛。
少年年祭因有祭猴仪式,故又有猴祭之称,这项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以要祭猴,而是以杀猴为主。以往,猴子被视为孩子们的敌人,在杀猴的过程中,少年们学习到部落时代成为男子最重要的狩猎技能及胆识。
而随环境变迁,正规的国民学校教育早已取代少年会所,但传统的少年年祭仍深具意义因而并未消失,每年年底仍于台东卑南地区传承着。如今狩猎禁止多时,祭典中的真猴亦早改以射草扎的
猴子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