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猴是灵长目、猴科动物。
简介
猿猴属最古老的
灵长类,可以上溯到6500万年前的古新世。这种动物与其说是像
猴,不如说更像松鼠。这是一种爱在地上乱窜,专门以昆虫为食的胆小哺乳动物。
猿猴的两眼向前,均在同一平面上。前肢类似于人的手,可以抓握物体,极善于攀缘,多在林间树上活动。有的种类无尾,是最接近人类的动物,如
长臂猿、
猩猩等。 猿猴大脑较发达,学习能力强,善于模仿。猿猴一般过群居生活,有的种类的群体会有首领。猿猴多为杂食性,以野果、野菜为食,有的种类也吃昆虫或其他小动物。
猿猴来源
古新世的地球是个温暖平静的世界,广袤的热带森林向赤道两侧伸展,远远超出了今天的范围。欧、亚、非三大洲到处是热带森林,北美大部分是丛林。当时的北美洲与欧洲通过格陵兰连成一片大陆。在这片森林的居民中,有一大群长有尾巴、外形像老鼠的哺乳动物。它们今天的近亲是一批专门吃昆虫和果实的哺乳动物,如田鼠、豪猪和鼹鼠。可能由于地面上竞争过于激烈,也可能由于树上存在比地面上更为丰富的食物,一些早期的哺乳动物开始爬上树去,以果实、昆虫、鸟蛋以及幼鸟等为食。今天非洲和亚洲仍残存这种早期灵长类的孑遗,它们被称为“原猴”,其中包括颇有名气的狐猴和眼镜猴。这些原猴几千万年来体形骨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非常适应它们的生存环境。但是,另外一些种类却变化很大,从中迅速辐射演化出生存于当今世界上的所有原猴、猴、猿及人类。
演变
在3000万年的漫长岁月中,
原猴的主干在世界热带雨林区极其成功,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另一些早期原猴进化很快,促使它们进化的动力可能是很微弱的、不易察觉的环境变化,气候波动,或其他与之生存相关的动物的变化。即使是微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物种的演变方向,日积月累,在某些地方不同适应方式的新的种群就会出现。
树栖生存往往可以促使一些种群迅速演化。在树上攀授跳跃要比在地面上行走较为安全便捷,它使动物的后肢变长,前爪逐渐失去了像鼠那样的尖爪,而变成扁平的指甲。爪子对于树栖动物来说是一种有效的适应,便于攀援树木的枝干,但下树时就会显得非常笨拙,并且在悬吊抓握时不甚方便。当前肢进化成抓握的手时,爪子就显得累赘了。所以在大部分灵长类中,爪子进化成了指甲,只有一小部分灵长类仍然保留了爪子,主要用来梳理毛发。手指和脚趾都变长了,变得更加灵活。这些动物还保留了尾巴,可以起平衡作用或成为帮助抓握的器官。它们演化成直立的姿势,并能大幅度地转动脑袋。由于它们出现了特有的神经系统,以精确控制肌肉运动,大脑的灰质层也大大扩展。这些进化改善了这些新型动物在枝上作迅速和突然运动的应变能力,比如抓住一根树枝的同时捕捉一个快速移动的昆虫或小
蜥蜴。
跳跃、攀援和把握,成为它们生活的一部分,视觉变得比嗅觉更重要。视力的进化对于树栖三维视野的动物来说,比对地栖两维视野的动物更重要。因为树栖时往往要判断一只昆虫或一根树枝的准确位置和距离,这就必须有立体的视野。于是,早期猿猴的头逐渐发生变化。它们的吻部开始缩短,头骨变圆,眼睛视网膜对于暗淡的光线变得十分敏感,而且能辨别颜色。它们的眼睛也变得很大,以增强摄取光线和分辨的能力,并在周围发展出角质的保护层。当两个眼睛逐渐移到脸部正前方时,一只眼睛的视线能够与另一只眼睛的视线重叠,使之产生所谓的双目视觉,然后逐渐导致立体视觉。立体视觉赋予它们以精确判断距离的能力,但是像兔子这样的眼睛长在胸袋两侧的动物,必须时刻警惕来自左右和背后的袭击,而不会观察它们吃的东西。因为草不会移动,它们靠鼻子和嘴巴就能定位。再则,吃草也不需要很高的天分,不像树栖灵长类专门在树梢捕捉昆虫,始终要应付
三维空间环境中的敌害。
森林是比草原更为复杂的环境,
灵长类的感觉和运动适应使得它们能利用森林中的各种食物资源。灵长类的大脑频繁处理从
感觉器官传来的信号,并指挥四肢的运动,所以大脑的进化对于适应环境也非常重要,为此灵长类大脑的相对体积(脑量与体重之比),也要比其他动物大 。猿猴生活在大森林里面,往往是成群的结伴而行。
生存环境
大多数猿类都濒临灭绝。主要的威胁来自热带雨林的减少,少数物种也有偷猎者的威胁。
猿猴分类(中国)
中国猿猴的种类占世界总数的10%,从最原始的类型到最高级的类型如类人猿都有。
懒猴
懒猴,也称蜂猴,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猴类。体型大小如猫,行动迟缓,模样滑稽,身披黄毛,头小、眼大、尾短。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森林中,昼伏夜出,行动时像电影中的慢镜头,懒洋洋的,故得此“懒”名。
它吃野果和昆虫,捕捉熟睡的小鸟,连毛带骨地咀嚼下肚。最喜食鸟蛋,咬碎蛋壳后,一口一口地舔食蛋白和蛋黄。懒猴分布在云南南部和广西。
猕猴
猕猴,又名恒河猴、黄猴、罗猴,是动物园和马戏团里的明星。颊部有囊,取食时先将食物贮于囊中,然后找个安全的地方慢慢消受。既可避免同类争抢,又可避免在地面停留过长,遭猛兽袭击。
猕猴结群生活,通常有50-60只,也有上百只的大群。其中有严格的序位制,雄性成年猴经残酷格斗排出座次,形成统治集团,在猴群中享有优先取食、占地择偶的特权,不得越级。除非猴王暮年,有新的野心者想取而代之,发动“政变”,序位再重新评定。
猴群中的序位,可以用投食的方法来判断。高序位者先取食,即使食物投在面前,低序位者也不敢妄动,除非高序位允许或不在场,方可取食。猕猴的序位身份还可以从尾巴看出,地位最高的总是昂首阔步,翘着尾巴,尾尖还向后弯成半圆形,显示头领威风。其他的只能拖着尾巴行走,就是排在第二序位的猴子也不能在首领面前翘尾巴,否则会被认为是挑衅行为而遭惩罚。一旦首领离开,则马上效仿,也翘起尾巴摆摆威风。
高序位猕猴的后代往往世袭其位,因为它在权势圈内长大,有优越感,从小受严密保护,又优先取食,体格相对健壮,长大后敢于争夺高序位。而序位低的后代,从小继承长辈的屈从性格,没有野心争夺统治权。
猕猴广泛分布在中国南部,亲族中还有豚尾猴、熊猴和中国特有的台湾猴,还有两种短尾猴,一种是红面猴,一种是四川短尾猴也称藏犹猴,后者也是中国特有种。
叶猴
中国有五种叶猴。
有一种全身银灰或深灰色、尾巴比身体还长1/3的猴子,学名叫非氏叶猴,也称灰叶猴,脸黑色,眼圈和嘴唇却是白色,怪模怪样,活像舞台上的小丑。这种猴生活在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吃树叶为生,胆子小,从不到人口稠密处活动。
还有一种灰色叶猴,因头顶毛向四周辐射生长,颇似头顶斗笠,故名戴帽叶猴。十几年前在云南贡山发现。
西藏南部有一种
长尾叶猴,由于它们生活的地区季节性温差大,因此秋天开始迁往低海拔地区,春天则迁往高海拔处。
白臀叶猴过去只有一个标本纪录,十几年前在云南个旧发现一只七彩猴,毛发极为秀丽,据说是白臀叶猴,鉴定结果不详。
在广西多岩石的山林中,有一种当地称为乌猿的长尾巴猴,学名黑叶猴,全身黑色,只在颊部各有一条像络腮胡子一样的白斑。它们分布在左江西岸,对岸有一种白头叶猴,是黑色叶猴的亚种,这个亚种也是中国特有种。
金丝猴
金丝猴,是中国特产动物,是和大熊猫齐名的国宝。
分布在四川、甘肃、陕西和湖北神农架的四川金丝猴,,成年雄猴的肩及背部,披有长达30公分的金黄色长毛,好似披着一件金丝斗篷,金丝猴美名由此得来。它的鼻骨极度退化以至鼻孔上仰,因而又称仰鼻猴。古书记载金丝猴的尾巴分叉,下雨时用两个尾尖堵住鼻孔,以防雨水流入。其实尾巴并不分叉,也无堵鼻孔之习性。金丝猴因脸是天蓝色还被称为蓝面猴。头顶黑褐色毛冠,两耳长在乳黄色的丛毛里,棕红色的颊部由桔黄色的颈部衬托,胸和腹部又呈乳白色,可谓五颜六色,风雅华贵,实在是猿猴界的“美人”。
四川金丝猴生活在海拔1400-3000米的阔叶林和
针阔混交林,凡有大熊猫的地区,大都有金丝猴。它们畏热喜寒,结群生活,最大群可达600只。吃树叶、嫩树枝、花、果,也吃树皮和树根,最喜食昆虫、鸟和鸟蛋。母猴总是紧紧抓住小猴的尾巴,须臾不准离开。公猴献尽殷勤,也休想抱抱小猴享受“天伦之乐”。
黔金丝猴,当地叫牛尾猴。毛色不如四川金丝猴艳丽。背上金丝不过10多厘米长,两肩之间有一块白毛,因此曾得名白肩仰鼻猴。
滇金丝猴全身呈灰黑色,披毛很长,状如蓑衣,臀部有大块白毛区,曾命名为黑仰鼻猴。它们生活在海拔3350-4000米处,堪称世界之最。在积雪深达70厘米的高寒地带,只能吃暗针叶林的针叶和苔藓、地衣之类。
长臂猿
长臂猿之臂甚长,站立时两臂可以触地。中国有四种长臂猿,其中
黑长臂猿分布在云南部分地区和海南岛。另一种
白颊长臂猿仅发现在西双版纳的勐腊和勐棒,因颊部有白斑而得名。这两种猿除了这点小小区别外,毛色几乎相同。成年雄猿黑色,雌猿棕黄或金黄色,头顶有一块三角形或多角形的黑斑。
长臂猿很少下地,凭双臂在枝头飞跃,动作惊险而潇洒,足以使体操世界冠军相形见绌。长臂猿以家庭形式生活,成员5-7只,一对夫妻带着它们的子女过日子。
还有白臂长臂猿和
白掌长臂猿,它们的体表特征可以从其名称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