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
松科松属植物
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holica Litv.)是松科、松属植物。常绿乔木,高15-25米,最高达30米,树冠椭圆形或圆锥形。树干挺直,3-4米以下的树皮黑褐色,鳞状深裂,叶2针一束,刚硬,常稍扭曲,先端尖。雌雄同株,雄球花卵圆形,黄色,聚生在当年生枝的下部;雌球花球形或卵圆形,紫褐色。球果长卵形。鳞盾呈斜方形,具纵脊横脊,鳞脐呈瘤状突起。种子小,具黄色、棕色、黑褐色不一,种翅膜质。
形态特征
樟子松是乔木,高达25米,胸径达80厘米;大树树皮厚,树干下部灰褐色或黑褐色,深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脱落,上部树皮及枝皮黄色至褐黄色,内侧金黄色,裂成薄片脱落;枝斜展或平展,幼树树冠尖塔形,老则呈圆顶或平顶,树冠稀疏;一年生枝淡黄褐色,无毛,二、三年生长呈灰褐色;冬芽褐色或淡黄褐色,长卵圆形,有树脂。
针叶2针一束,硬直,常扭曲,长4-9厘米,很少达12厘米,径1.5-2毫米,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横切面半圆形,微扁,皮下层细胞单层,维管束鞘呈横茧状,二维管束距离较远,树脂道6-11个,边生;叶鞘基部宿存,黑褐色。
雄球花圆柱状卵圆形,长5-10毫米,聚生新枝下部,长约3-6厘米;雌球花有短梗,淡紫褐色,当年生小球果长约1厘米,下垂。
球果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3-6厘米,径2-3厘米,成熟前绿色,熟时淡褐灰色,熟后开始脱落;中部种鳞的鳞盾多呈斜方形,纵脊横脊显著,肥厚隆起,多反曲,鳞脐呈瘤状突起,有易脱落的短刺。
种子
种子黑褐色,长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微扁,长4.5-5.5毫米,连翅长1.1-1.5厘米;子叶6-7枚,长1.3-2.4厘米;初生叶条形,长1.8-2.4厘米,上面有凹槽,边缘有较密的细锯齿,叶面上亦有疏生齿毛。花期5-6月,球果第二年9-10月成熟。
分布范围
樟子松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林区(西起莫尔道嘎、金河、根河,东到新 林、呼玛线以北有连续成片分布;以南伊图里河、免渡河、阿尔山、红花尔基等地有呈带状或块状分布)。海拉尔以西、以南一带砂丘地区也有集中分布。蒙古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樟子松为喜光性强、深根性树种,能适应土壤水分较少的山脊及向阳山坡,以及较干旱的砂地及石砾砂土地区,多成纯林或与落叶松混生。
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40~-50℃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可减少地上部分的蒸腾。同时在干燥的沙丘上,主根一般深1~2米,最深达4米以下,侧根多分布到距地表10~50厘米沙层内,根系向四周伸展,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1967年是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比较干旱的年份,六月份固定沙地0~125厘米沙层含水量为2~3%,12年生落叶松因干旱大部分死亡,杨树等阔叶树种的叶子黄枯或部分脱落,而樟子松仍然正常生长。
樟子松是阳性树种,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在树的表面,在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树干天然整枝快,孤立或侧方光照充足时,侧枝及针叶繁茂,幼树在树冠下生长不良。樟子松适应性强。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在章古台沙地上曾先后栽植针阔叶树种30余种,唯樟子松能适应沙地不同部位环境条件,即使在条件最差的丘顶也能生长。此外,在榆林,伊克昭盟等地区沙地上也生长良好。过度水湿或积水地方,对其生长不利,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在黑龙江林科院肇东实验林场薄层碳酸盐草甸黑钙土上pH7.6~7.8总含盐量0.08%,生长发育良好,pH值超过8,含碳酸氢钠超过0.1即有不良影响。
樟子松抗逆性强。据调查10年生油松曾受到松针锈病的危害,而相邻的樟子松受害较轻;对松梢螟危害与油松相比亦有较强的抵抗力;辽宁南部地区,赤松、油松均遭松干蚧危害,唯独樟子松未发现受害。
樟子松寿命长,一般年龄达150~200年,有的多达250年,在章古台的条件下,5龄以前的生长缓慢,6~7年以后即可进入高生长旺盛期(每年高生长量30~40厘米),如人工固沙区21年生樟子松平均高达8.6米,胸径14.8厘米,最高10.4米,胸径25厘米。
栽培繁殖
繁殖方法
有性繁殖。一般地区可用高床播种育苗,而雨量较少的干旱地区宜用平床或低床播种育苗。
栽培技术
根据樟子松幼苗的生长习性育苗地宜选择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块不宜选用。
施足底肥改良土壤。在辽西干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块育苗,须施足有机肥,以保证养分的供给;改善土壤结构,增强蓄水保墒和通气性能。每亩应施用优质农家肥10000公斤以上。畦作先将农家肥均匀撒入育苗地,再翻入土壤耕作层中;垄作把农家肥均匀撒入沟内,然后合垄。
种子催芽处理。辽西地区要采用混砂埋藏进行种子催芽处理,在播种前15-20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且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宽、深各50-60厘米,长度视种子多少而定的砂藏坑,在坑底铺上席子,然后将经消毒处理的种子拌混2-3倍湿砂放入坑内,上盖草帘,夜盖昼揭,并于白天上下翻动混砂种子,并适量浇水。经15-20天后,绝大部分种子裂嘴,即可将种子筛出进行播种。如不能及时播种,则应停止翻动,并加覆盖物或移于背阴凉处,降低温度抑制发芽。
辽西地区适宜春播,力争早播,能促进种子发芽,保证苗齐苗壮,增强幼苗抗病能力。
如辽宁省彰武县嘉慧 苗圃等地区,1-3年生裸根苗、2年或多年生容器袋苗,在当平均地温达到7-9℃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进行。播种前要灌透底水,待床面稍干松时搂起0.5-1厘米深的麻面,然后用播种机或手推播种磙播种。幅宽3-5厘米,行距8-10厘米。播后及时镇压,覆土厚度0.5-1厘米,过厚幼苗出土困难。樟子松每亩播种量4-5公斤。
播种后在育苗地四周及中间设置防风障,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分两次撤出。为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温,床面须覆1层谷草,厚度以不见床面为宜,待苗出土后及时撤出。
幼苗生长初期灌水时应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则。速生期7-8月份应每隔3-5天灌1次透水,到8月中下旬后,为促进苗林质化,使之顺利越冬,一般不进行灌水。追肥应在苗木旺盛生长期进行。7月中旬将过密细弱的小苗间掉。松土在7-8月份进行,及时防治病虫害
2年生以上苗木需进行移栽,在春季4月上旬进行,栽植时深度以苗叶不埋入土中为宜,栽后踩实及时灌水。移栽苗成活后适时管理,促进生长,培育成规格苗木。
病虫防治
松苗立枯病
此种病害发生在1-2年生幼苗上,也有发生在3年生大苗上的,但以一年生的发病率最高。病害症状随着苗木生长时日增加而变化,一般表现出以下四种类型:烂芽型立枯病、猝倒型立枯病、茎叶腐烂型立枯病和根腐型立枯病。引起幼苗立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一般说来,土湿低温时,丝核菌多、土壤干燥,气温高时,镰刀菌多。幼苗被害后,经几小时就发病,因而传染很快。
油松球果螟
在章古台地区,1年1代,每年5月,越冬幼虫开始破网而出,多数首先进入雄花序,而后进入嫩梢和2年生球果。
药剂防治:幼虫转移危害期间喷乐果乳油液,或敌百乳油液或晶体敌百虫液体或敌敌畏乳油液或蔬果磷乳油液。成虫出现后,每隔7天喷1次可湿性六六六液。此外,也可在虫产卵期间施放赤眼蜂,每公顷放蜂15万头左右。
松梢螟
在章古台地区,1年两代,以不同龄期幼虫在树梢内蛀成虫道越冬,少数幼虫在树干皮下越冬。防治方法同油松球果螟。
松纵坑切梢小蠹虫
樟子松、油松等皆受其害。主要危害松梢和健康树干基部,而且病腐木、枯立木、风倒木和风折木则受害更甚。防治方法除保持林地卫生外,喷六六六粉剂。
落叶松毛虫
危害针叶,在章古台地区1年发生1代,每年4月中旬前后开始危害。防治方法是搞好虫情测报工作的同时,幼虫食叶期喷松毛虫杆菌,成虫期设黑光灯诱杀。此外,每株成材树绑毒绳也是防治松毛虫的良好办法。
冬季防虫
冬季,园林植物病虫的越冬场所相对固定、集中,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冬季害虫多以卵、幼虫、茧、成虫(介壳虫)在土壤、枯枝落叶、杂草、树皮、裂缝、芽腋、枝干等处越冬;病菌多以菌丝体、孢子在病残体中、土壤中越冬。如叶蝉将卵产在桂花、阴香、香樟树枝条上越冬(产卵处有白色的物质),该处以上的枝条枯死;小叶榕木虱以若虫、卵在叶腋处越冬。要及时清除这些越冬病虫体和清洁越冬场所。
应清除枯枝落叶、杂草;剪除病虫枝、重叠枝,这可直接消灭大量越冬害虫和病原,改善植物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来年树势;人工摘除虫茧、卵块、虫苞、刮除越冬蚧虫;翻耕土壤抗晒以减少土壤中越冬病虫;同时抓紧蛀干害虫的防治。
应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12月)树干涂白,这不仅可以杀死在树干上越冬的病虫,还可有效地减轻冻害。涂白材料为生石灰、硫磺(或石硫合剂)、水、盐;涂白高度为1.1米。
冬季还要注意防冻。冻害是由于气温的急骤下降致使植物原生质膜上出现透性较大的非脂类空隙,细胞内物质的渗漏而引起细胞死亡。可剪去初冬抽发的嫩枝以促进枝条的木质化及营养的积累,提高抗寒能力;停止对树木施入氮肥,可适当施些磷、钾肥;喷施抗冻剂,以增强植物的抗冻能力,减少低温下原生质内形成冻晶体对膜系统的机械伤害;根颈培土可防止根颈和树根冻伤,同时也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对不抗寒的名贵树种,还可以在树木的上风方向架设风障。
近种区别
保护现状
濒危因素
多年长期的连续砍伐和森林火灾,使樟子松的蓄积量大幅度下降,分布区逐渐缩小。
保护措施
加强红花尔基樟子松母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高供应优良樟子松种源的能力,并深入开展樟子松生态生物学特性和樟子松林动态演替规律的研究,为科学管理樟子松林提供依据。同时,应大力扩大樟子松林人工种植面积,提高绿化效益。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樟子松是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防护绿化、水土保持优良树种。材质较强,纹理直,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材。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梨及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拷胶。
心材淡红褐色,边材淡黄褐色,材质较细,纹理直,有树脂。可供建筑、枕木、电杆、船舶、器具、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香及松节油,树皮可提栲胶。可作庭园观赏及绿化树种。林木生长较快,材质好,适应性强,可作东北大兴安岭山区及西部砂丘地区的造林树种。
气干密度422kg/m3;木质硬度、密度适中、物性指标中等,握孔力中;纹理细直、木纹清晰,变型系数较小;干燥、机械加工、防腐处理性能较好;油漆和胶接性能一般。防腐后易于油漆和染色。是中国防腐木材主选原材料,一般最长造材料规格为6米。
观赏价值
树形及树干均较美观,可作庭园观赏和绿化树种。由于具有耐寒,抗旱、耐瘠薄及抗风等特性,可作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沙地造林成活后,随着林木生长,不仅风蚀减少,枯枝落叶增多,并且具有防风阻沙改变环境的作用。
营养价值
樟子松的针叶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粗蛋白质与禾草相当,粗脂肪也较高,可达5%左右,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胡萝卜素的含量为198-344mg/kg。据测定,天然樟子松林每公顷产干枝14.27t、干叶7.92t,可加工成松针粉。若在猪、羊、牛、兔、鸡的日粮中加5%一10%松针粉,可显著提高畜群产量和促进发育。是不可多得的饲料资源。
参考资料
樟子松.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樟子松.植物通.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2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