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江
惠安邑治东行三十里的江
獭江,惠安邑治东行三十里,至海滨望之,宛在水中者,獭江也。周围可五六里,四面环水。水之外,北绕青山、崇武、大岞、小岞,南绕关锁、岱坠、祥芝,西有石桥七里许,即通郡邑道路者,东则汪洋无际,可通台湾、澎湖暨日本、琉球诸番,盖中国东南隅边地也。其名「獭窟」者,不知始于何代。传闻父老之口,则曰“堪舆家以地形像“獭”,故名焉”。
獭之变迁
考古唐、宋、元间,居民稠密,人皆事于通洋,遂为舟楫输运津头,称富盛焉。迄今存者有『三教堂』大寺基址二所(即现之四石柱遗址),石柱狻猊、浮屠,皆高大精巧,非富盛能若是乎?而有石桥七里许,均可想见其世也。
古未有城池,至明洪武建国之初,始命江夏侯度地设城。惠设四巡司,獭有司城。而当明之世,人益众,家益富厚,户口计万,均无贫乏者。士庶之家,各置巨舰采捕,环江而陈,帆无间隙,盖千数也。
——据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洪昆氏撰《獭江新考》原文载。
獭之户口
曾氏——号烟树。明初来居于此,后有分居西厝、西斗、荷山者,其族蕃焉(明清至今,全獭均以吾曾氏为最兴盛)。
陈氏——号前园。明正统三年(1438、戊午年)自晋江御殿头分居于此。后分居长山者,其族亦蕃盛。
林氏——号后茂。明初由晋江玉山(石壁)分居于此,其族亦蕃盛。
曾氏、号东溪。曾氏、号北处户龙。曾氏、号大厝。曾氏、号城内
曾氏、号砖仔埕。曾氏、号新厝。曾氏、号三间埕。曾氏、号高窗(等等)
陈氏、号霞库。吴氏、号吴厝。陈氏、号下埕。庄氏、号庄厝
张氏、号张厝。吕氏、号宫兜。吕氏、号吕厝。张氏、号沟尾
张氏、号埔中央。李氏、号下殿。张氏、亦居埔中央
尚有杂姓或绝祀或卑微,俱不尽载。
曾氏入獭简录
獭江曾氏始祖淮公、号思斋(龙山十九世、武城五十四世),系入闽始祖延世公之子二房运公之后,球公之孙孝和公之后八世孙元靖公之子。公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奉江夏侯周德兴(时镇守福建)防海之命,建城及炮台于獭窟。并由南安白石迁家住獭江,建宗祠于烟树下。地处海滨门,隔江遥望高山,钟灵毓秀,左有街门、右有华表,得龙虎之把门。人文蔚起,子孙繁衍播迁闽台,遍及海内外各地。历代科第,文风鼎盛,名仕官宦辈出,诚祖德之光克振獭水之家声也!
獭江曾氏始祖淮公、号思斋,明诰命奉政大夫(文职官正五品),诰授都督同知(文职官从一品),又授荣禄大夫(文武散官从一品),升授光禄大夫(散官一品阶)。祖妣赠宜人、继祖妣赠安人。祖墓合葬于本獭峰山盏篱潭下,坐干向巽兼戌辰,号曰“半月沉江”。(即獭江中学后)
思斋公生五子:长楠、号玉峰;次椻、号永峰;三杞、号宜峰;四梓、号宏峰;五椿、号安峰。
长房玉峰公生四子:长芳山、次古山、三秀山、四明山。玉峰公派下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迁居台湾台南“铁砧脚”。(全族外迁,但大多数迁台湾,今厦门还有少数长房堂亲。)
二房永峰公子孙世代居獭守祖。生三子:长煌公、号东溪,传石深井刊,次燿公、号西斗、斗山,传荷山刊、西斗刊。三华表公(外迁)。派下子孙繁衍昌盛,诗书相继不绝。
三房宜峰公生一子:神山公。神山公于明永乐年间迁居张阪塘边(后又分支后吴),宗风远播、蜚声遐逦。
四房宏峰公子孙居獭,生四子:长仁山、次义山、三礼山、四智山。宏峰公之三子礼山公之后七世孙肇辅公迁居惠安螺城洪厝围(即今世界曾氏宗亲联合总会会长、理事长曾文仲家族)。
五房安峰公生二子:长自潜、次见海。派下子孙居獭,因家谱散失未知何世分支播迁福州,其文风鼎盛,清朝期间来獭祭拜祖先,并竖匾『五子登科』于獭江曾氏宗祠。
今吾獭曾氏至少在近2000人之多,堪称“全獭之冠”。
獭江曾氏节孝坊
獭江曾氏家谱有关节孝坊记载:十一世考飞龙公(獭江曾氏二房荷山刊分支大厝刊)(獭江小学边)、字国云、号田菴。妣节孝王孺人旌表名坊。生三男:长秉忠、次秉义、三秉德。十二世考秉德公,讳有德,字惟达,号敬亭。生于康熙甲申年(1704)七月初十日,卒于乾隆壬戌年(1742)九月十一日。丁未年入泮。乾隆戊午(1738)科举人。乾隆三年,秉德氏为母请旌节孝,奉旨建旌,旌表修入县府志,进主节孝祠,春秋配祭,有志铭行略、载小传。
节孝坊顶对联为:
“疾风劲草知清节、寒雨青松识母仪”。
獭江曾氏字辈
獭江曾氏昭穆字辈
洪(五十八)伯子敦 肇元国志
经际克绍 贻谋燕翼 昭其世守
联以友敬 和厚致祥 永为家庆
注——獭江曾氏以第五世始用字辈,故“洪”字辈为獭江五世祖,即武城宗圣曾子公第五十八世孙。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7 17:20
目录
概述
獭之变迁
獭之户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