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肝
中药名
獭肝,中药名。为鼬科动物水獭Lutra lutra Linnaeus、江獭Lutra perspicillata Geoffroy、小爪水獭Aonyx cinerea Illiger的肝脏。水獭分布于黑龙江、吉林、陕西、甘肃、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江獭分布于广东珠江口沿海和云南南部地区。小爪水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具有益肺,补肝肾,明目,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虚劳羸瘦,肺虚咳嗽,肺结核,潮热盗汗,目翳,夜盲,咯血,便血。
贮藏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入药部位
肝脏。
性味
味甘、咸,性温。
归经
归肺、肝、肾经。
功效
益肺,补肝肾,明目,止血。
主治
虚劳羸瘦,肺虚咳嗽,肺结核,潮热盗汗,目翳,夜盲,咯血,便血。
相关配伍
1、治肺痨潮热盗汗:獭肝6g,蛤蚧15g,海龙9g,冬虫夏草15g,天冬9g,地骨皮12g,百合9g,麦冬9g。水煎服。(《广西药用动物》)
2、治咳嗽,咯血:獭肝6g,仙鹤草9g,冬虫夏草15g,石斛9g,白及12g。水煎服。(《广西药用动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捕杀后,剖腹,取出肝脏,去净油脂,洗净血液及污物,悬挂通风处阴干。
二、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刷洗干净,焖炊,除去筋膜,切成小块,晾干。
形态特征
1.水獭:又名獭、水狗、獭猫。属半水栖生活的动物。体细长呈圆筒状,长60-80cm,体重2-7.5kg;雄较雌大。头部宽而稍扁,吻端短粗,须粗硬,鼻垫小,眼小,耳小而圆。四肢粗短,趾间具蹼。爪短、侧扁而尖锐;下额中央有数根短的硬须;在前肢腕垫后面有较短的刚毛数根。尾长,超过体长之半。全身毛短而密,有光泽。上唇白色,颊两侧及颈下为污白色。腹毛较长呈栗棕色,余者毛色为棕褐色或咖啡色。
2.江獭:又名滑獭、咸水獭、海獭、印度水獭。外形与普通水獭相似,但体形较大,体重可达15kg以上。头大,耳短小而圆,鼻垫裸露的上缘与毛区的交界处,除中央稍凸外,几乎为一直线。四肢指(趾)爪,比小爪水獭略大。尾长约为体长之半,尾形甚扁阔,末端尾毛甚短。体毛短呈浅黑褐色,两颊、颈侧和颏喉部针毛白色或灰白色,绒毛浅灰褐色。四肢毛色稍显棕黄色。
3.小爪水獭:又名小爪獭、水猫子。体形扁而显长。体重一般不超过3kg。鼻垫上缘与毛区交界处呈一直线横过;脸部触须与水獭无异,唯下颌的正前方和两侧有几根短刚毛;爪极小,趾垫甚发达。牙齿特征与水獭相似,但缺第1上前臼齿,下颌门齿横列整齐。全身被咖啡色毛,毛尖显白色,具光泽。
生长环境
1.水獭:栖息于河流、湖泊、水透明度较大、水生植物较少而鱼类较多处。具夜行性,以各种鱼类为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陕西、甘肃、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江獭:生活于江河流域与海岸。集群生活,以鱼为食。性凶猛,敢与犬斗。分布于广东珠江口沿海和云南南部地区。
3.小爪水獭:生活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营半水栖生活。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状鉴别
一、药材性状
本品呈大小不一的团块,肝脏分6叶,每叶长4-6cm,直径2-4cm,黑褐色,呈扁圆形,边缘较薄。正面观左右两叶对称,另两叶较小,位于右侧下方。各肝叶间为动脉血管,直径达1cm。在血管后方的上部,有1对橘瓣状的瘤状物,由15-20个小瘤块紧密排列而成。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呈黑棕色,胶质状。有鱼腥气,味微咸。
以色紫红、完整或片状、无破碎残肉者为佳。
二、饮片性状
呈不规则的块片,大小不等。表面黑褐色或黑棕色。切面粗糙,黑棕色,胶质状,有血腥气,味微咸。
相关论述
《广西药用动物》:“补肝肾,益阴,止咳,杀虫。主治潮热盗汗,肝气痛,肺结核,久咳,咯血,气喘和夜盲。”
附注
论獭肝不宜于冷气虚胀:孟诜:“服之(獭肝)下水胀。但热毒风虚胀,服之即瘥。若是冷气虚胀,食益虚,肿甚也。只治热,不治冷,不可一概尔。”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4 20:04
目录
概述
贮藏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