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圃纳凉
南朝梁萧纲创作的诗
《玄圃纳凉》是梁简文帝萧纲的诗作之一。
作品全文
登山想剑阁,逗浦忆辰阳。
飞流如冻雨,夜月似秋霜。
萤翻竞晚热,虫思引秋凉。
鸣波如碍石,暗草别兰香。
作品赏析
在这首诗里,萧纲在所有感官的所及之外,构造出一个想象的空间。剑阁在四川,以险峻闻名;辰阳在湖南,这一句用《楚辞.涉江》的典故:“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后来诗人常常用“辰阳”的典故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情。但在这里,萧纲对原典作出颠覆:在其他诗里,辰阳是旅客暂作逗留、满怀乡思之地。在萧纲此诗里,辰阳却被移置于记忆与想象之间。成为诗人怀念与追忆的对象。萧统曾经向萧纲强调神游未必不胜过身历其境,萧纲和萧统一样被限制于东宫苑囿,他是否想到十几年前他的兄长对他说过的话呢?如果萧统对神游的积极论述从思想方面强调了静守家园的重要性,萧纲的诗句则传达出对行动和远游的隐约渴望。
下一联触及诗题“纳凉”,同时继续描述想象中的境界。“冻雨”亦带有《楚辞》的回声,但在南方方言里,它也指夏天的暴风雨。在下一句,诗人用了一个新奇的比喻:一个好似秋霜,。这一比喻,后来被李白转化为著名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首诗的出奇之处,在于诗人不断把暑气郁蒸的夏夜现实和对秋凉的比喻性抒写进行交叉对照。当萤火虫在夜间翻飞闪烁,即使是怎么细小的光芒,似乎也增加了炎热。唯有保持绝对安静,诗人才能感觉到些许凉意。与此同时,他的听力和嗅觉亦因为身体的静止和越来越深沉的夜色而变得格外敏锐。他所听到的声音,他所嗅到的气味,都开始呈露黝黑夜色中他的目力所不能企及的地方,包括溪流中的石块,和隐藏于茂盛草木间的香兰。最后一句诗是萧纲对诗人陶渊明的引用“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不过陶渊明在诗中是直接陈述情景,在萧纲诗中仅仅出以暗示,也就是说,一丝清风令诗人在黑夜里闻到兰花的清香。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夜,这一丝清风一定大受欢迎,然而,清风又是这么微弱,诗人仅仅因为嗅到飘浮而来的兰香方可注意到它。这实在是一种极为特别的通感。
创作背景
玄圃者,乃玄圃园之谓也。《南史卷四十四》有:“太子与竟陵王子良俱好释氏,立六疾馆以养穷人。而性颇奢丽,宫内殿堂,皆雕饰精绮,过于上宫。开拓玄圃园与台城北堑等,其中起出土山池阁楼观塔宇,穷奇极丽,费以千万。多聚异石,妙极山水。虑上宫中望见,乃旁列修竹,外施高鄣。造游墙数百间,施诸机巧,宜须鄣蔽,须臾成立,若应毁撤,应手迁徙。制珍玩之物,织孔雀毛为裘,光采金翠,过于雉头远矣。以晋明帝为太子时立西池,乃启武帝引前例,求于东田起小苑,上许之。”
也是这个简文帝有一文为《玄圃园讲颂序》:“乃於玄圃园 ,栖聚德心之英,并命陈徐之士,抠谈永日,讲道终朝,賔从无声,芳香动气。”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李善注引杨佺期 《洛阳记》:“ 东宫之北,曰玄圃园 。”
依此得之,此诗为简文帝在玄圃园纳凉时的即兴之作。初读“飞流如冻雨,夜月似秋霜”有疑惑。但前四句联系起来读之,以为互文,实不然也。古人诗法属对中,有一“隔句对”,又名“扇面对”。即四句之中隔句相对,也就是说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诗人玉屑》卷七“属对”引《诗苑类格》“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也属此类。
作者简介
梁简文帝萧纲(503年―551年),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母贵嫔丁令光南北朝时期梁朝皇帝、文学家。
由于长兄萧统早死,萧纲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8:54
目录
概述
作品全文
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