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玄畅。姓赵氏。
河西金城人。少时家门为胡虏所灭。祸将及畅。虏师见畅而止之曰。此儿目光外射非凡童也。遂获免。仍往凉州出家。其后虐虏剪灭佛法害诸沙门。唯畅得走。以
元嘉二十二年闰五月十七日发自平城。路由代郡上谷。东跨太行。路经幽冀。南转将至孟津。唯手把一束杨枝一扼葱叶。虏骑追逐将欲及之。乃以杨枝击沙。沙起天闇人马不能前。有顷沙息骑已复至。于是投身河中。唯以葱叶内鼻孔中通气度水。以八月一日达于扬州。洞晓经律深入禅要占记吉凶靡不诚验。迄宋之季年乃飞舟远举。适成都止大石寺。手画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升明三年又游西界观瞩岷岭。乃于岷山郡北部
广阳县界见齐后山。遂有终焉之志。仍倚岩傍谷结草为庵。弟子法期见神人乘马著青单衣。绕山一匝还示造塔之处。以齐建元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建刹立寺名曰齐兴。其后惠太子遣使征迎。
敕命重叠辞不获免。于是泛舟东下。中途动疾带恙至京。倾众阻望。少时而卒。春秋六十有九。
(416~484)魏晋时代僧。
河西金城(位于陕西
华县)人,俗姓赵。幼时,家为
胡军所灭,遂往凉州出家。初名慧智,后至平城,就学于玄高,改名为玄畅。北魏武帝因
崔浩及道士
寇谦之进言,禁止私养沙门及巫觋,拘捕玄高、慧崇等,师因脱走。
刘宋元嘉二十二年(445),抵扬州,文帝深加礼重,请为太子之师,师固辞,迁荆州,止于长沙寺。时有西域沙门功德直,为师译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一卷,由师刊正文义,辞旨婉密。师又善绘画,于刘宋末年,至成都,居大石寺,自画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于升明三年(479)西游,望岷岭,见岷山郡北
广阳县界有齐后山,遂有终老之志,乃入山结草庵,并于同年建立齐兴寺。
及萧齐武帝即位,司徒文宣王启迎师至京师,惠文太子亦发使请之,师于是泛舟东下,中途罹疾,止于京师灵根寺,
永明二年入寂,世寿六十九,葬于钟山。师明经律,深达禅要,占记吉凶无不灵验,于诸子之学多所涉猎。尝慨叹华严文旨浩博,未有义释,遂励精研思,作其疏释,盖为华严经疏之嚆矢。又善三论,学者宗之,著有诃梨跋摩传一篇。(出三藏记集卷十一、梁高僧传卷八)
(797~875)唐代僧。宣城人,俗姓陈。字申之。大中年间(847~859),尝入大内讲道,懿宗赐号“法宝”。著有历代帝王录、显正记、科六帖名义图、三宝五运等书。(宋高僧传卷十七)
(人名)
河西金城(陕西南郑县治)人。姓赵。少年时,家门为胡虏所灭,往
凉州出家。初名慧智。后至平城就玄高,为其弟子。北魏武帝用崔皓寇谦之言,禁私养沙门及巫觋,捕玄高慧崇等。师因脱走,将至孟津,遇追骑,投河中,仅以身免,遂渡黄河,涉扬子江,达扬州。时刘宋元嘉二十二年也。文帝深加礼重,请为太子师。师固辞,迁荆州,止于长沙寺。时有西域沙门功德直,为师译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一卷。师刊正文义,辞旨婉密。刘宋末,至成都,居大石寺。寺有阿育王塔。中藏大石钵。钵量可容数十斛,上建五层木浮图以覆之。师乃自画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后游西界,望岷岭,见岷山郡北
广阳县界有齐后山,遂有终焉之志。仍入山结草庵,萧齐建元元年,建立伽蓝,名齐云寺。时传琰镇成都,敬师高风。师乃致书,附齐后山赞一颂。琰即具表闻于
高帝。敕给百户。及萧齐武帝即位,司徒文宣王启迎师至京师,惠文太子亦发使请之。于是泛舟东下,中途罹疾,止京师灵根寺者少时。
永明二年寂。年六十九。葬于钟山。师明经律,深达禅要,占记无不验,诸子多所该涉。尝慨华严文旨浩博,未有义释,励精研思,遂作其疏。盖为华严疏释之嚆矢。又善三论,学者宗之。所著诃梨跋摩传一篇,存。详见出三藏记集,梁高僧传等。
魏晋时僧。
河西金城(陜西南郑)人,俗姓赵。幼时,家门为胡虏所灭,遂往凉州出家。初名慧智,后至平城(大同)师事玄高,改称今名。北魏
太平真君五年(444),武帝采信司徒崔浩及道士
寇谦之进言,大举废佛。玄高、慧崇等人因而被捕。师脱困逃离平城。而于翌年抵达扬州。宋文帝颇尊崇之,请任太子之师。然师坚辞不就。未几,迁居荆州长沙寺。时,西域沙门功德直译《
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一卷。师为之刊正文义,辞旨婉密。
刘宋(421~479)末年,移住成都大石寺。自画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升明三年(479)西游。见岷山郡北
广阳县界有齐后山,欲终老于此,乃入山结庵。而于同年建立齐兴寺。齐高帝、吐谷浑主皆曾遣使迎请之,然均未如愿。及萧齐武帝即位,司徒文宣王启请迎师至京师,文惠太子亦遣使迎请之,师遂泛舟东下。中途罹疾,止于灵根寺。
永明二年示寂,世寿六十九。
师究明经律,深入禅要。占记吉凶无不灵验。于诸子之学亦多有涉猎。尝概叹《华严经》部帙浩瀚、旨义深远而未有义释,遂殚精竭思为此经作疏释。首开为《华严经》撰疏之风气。师又精通三论,为学者所宗。著书有《诃梨跋摩传》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