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春
酒名
玉堂春是山西玉堂春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出产的白酒。作为清香型白酒的代表,曾与山西的另一名酒“汾酒”齐名。
简介
“玉堂春”源于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1521年),并于1949年国营建厂(原山西洪洞地方国营酒厂),已有73年历史,玉堂春酒业有限公司是在1981年企业扩建和1997年企业改制过程中寻求创新与发展的成果体现。玉堂春酒厂总占地面积26000平米,理化检测设备齐全
主要特点
玉堂春酒作为清香型白酒的代表,曾与山西的另一名酒“汾酒”齐名,该酒高酒度为53度,低酒度为42度,酒质醇厚微甜,酒性柔绵,清香爽口,色清透明,甘净绵爽,味香醇厚。
酿酒工艺
工艺革新
玉堂春在“玉露”名酒的秘方基础上,通过科学技术,取于汾河下游霍泉之水,传承酿酒工艺—28天大曲地缸发酵。
地缸发酵,粮土分离
地缸发酵,可避免土壤细菌对酒醅的浸入影响,酒醅洁、干净、卫生,地缸在发酵过程中有温度平衡作用,对发酵前期活性物质的产生和发酵后期芳香风味成分的合成,带来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
原料
玉堂春选用自建限定产区的优质高粱、豌豆、大麦为原料,取自富含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霍泉之水,采用传统“清蒸二次清”和28天大曲地缸固态分离发酵法。在整个酿造过程中,也需根据季节、气候、原料的不同,进行精密的动态调整,在经过立醅关、见酒防酸关、热季关、新粮关、挑醅关等重要环节,才能呈现酿造成酒的品质与风味。
产地环境
暖温带季风气候
暖温带季风气候满足原料高粱和发酵微生物这两大酿酒因素的需求。适宜的温度和降水,适合酿酒原粮的生长。特有气候条件,形成了特有的微生物生态,为玉堂春酒的酿造提供了自然环境。
河谷小环境
汾河流域的土壤和地形,形成酿酒原料和微生物的需求。汾河流域的晋中盆地受到了地形的庇护,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脉在冬季抵挡了冷空气入侵,盆地的逆温层使得冷锋不会沉入盆地,而是从盆地上空滑过,冬季获得稳定的温度条件。
霍泉之水
霍泉地处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之麓
来历
根据有关历史记载玉堂春酿酒工艺技术最早始于唐朝,据宋代《酒谱》记载:“玉露出洪洞”。
相传,唐高祖李渊雄踞长安后,率兵北上讨伐河北窦建德,行至山西洪洞县城,饥渴难奈,酒性大发。慕名之下,寻得城北“王家老酒铺”,豪饮之后,神清气爽,赞不绝口,曰:“此酒真乃人间玉露焉!”此后,“王家老酒”便更名为“玉露酒”。
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兵至洪洞县,又饮“玉露酒”,诗性大发,民间至今留有李世民“饮酒醉诗篇”的故事。
洪洞古属“晋州”管辖。据《洪洞县志》记载:“玉露酒出洪洞,玉露亦称佳酒。”宋代洪洞县苏堡村利用霍泉水酿制的玉露酒,曾远销到幽、燕、豫、雍各州。在明、清两代,玉露酒更盛,有民谚曰:“莲花城,槐村庄,苏三监狱在中央,玉露佳酿遍四方。”可见玉露酒早与洪洞县的“大槐树”“玉堂春”闻名于世。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官府曾多次在洪洞县“大槐树”下设营坊,征集居民,向山东、江苏、四川、两湖及沿海一带移民,在这里集散的居民以“大槐树”为记,挥泪而去。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发生“玉堂春冤案”。妓女苏三(艺名玉堂春)同贵公子王金龙在京相识,后苏三被人卖给山西洪洞县富商作妾,蒙冤被判死刑。王金龙赶考得中,任八府巡按,到太原复查此案,为之平反,并和玉堂春成婚。这个故事被民间编成小说和戏曲广为传颂。后人把“玉堂春”作为玉露酒名,被民间百姓所喜爱。
荣誉
2009年9月,“玉堂春”酒被全国高科技产业品牌推进委员会推荐为“中国优质产品”。
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90年荣获首届轻工业博览会金奖
91年被评为轻工部部优产品
92年荣获首届曼谷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和首届中华酒文化精品展金奖。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6 18:34
目录
概述
简介
主要特点
酿酒工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