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凤蝶
凤蝶科动物
玉带凤蝶是鳞翅目凤蝶科凤蝶属昆虫,又称白带凤蝶、黑凤蝶、缟凤蝶、梁山伯凤蝶。雄蝶前翅外缘、后翅中央有7个大型黄白斑,排列成带。老熟幼虫深绿色,头部黄褐色,后胸前缘有1条齿状的黑色线状横纹,两侧各有黑色眼斑,腹部两侧还具宽的斜纹。
形态特征
成虫
玉带凤蝶成虫体长25-28mm,翅展77-95mm 。全体黑色。头较大,复眼黑褐色,触角棒状,胸部背有10小白点,成2纵列。
雄蝶
雄蝶只有一个型态。以黑色为主,有尾突,前翅外缘有一列向顶角由大至小排列的白斑,后翅 中区有7个横列白斑,外缘或配有红色新月形斑纹,翅膀正反面相似。横贯全翅似玉带,故得名。
雌蝶
雌蝶拥有多个型态,分别为:
Form cyrus
Form cyrus的雌性玉带凤蝶与雄性相似,不过后翅红色新月形斑纹发达。此型尤其在红珠凤蝶及南亚联珠凤蝶较少出没的地方最为常见。
Form stichius
Form stichius的雌蝶与红珠凤蝶造成拟态﹐斑纹极为相似,但身体呈黑色。
Form romulus
Form romulus的雌蝶与南亚联珠凤蝶造成拟态,同样可以用身体颜色确认。
玉带凤蝶卵球形,直径1.2mm,初淡黄白,后变深黄色,孵化前灰黑至紫黑色
幼虫
玉带凤蝶幼虫体长45mm,头黄褐,体绿至深绿色,前胸有1对紫 红色臭腺角。后胸肥大与第l腹节愈合,后胸前缘有1齿形黑色横纹,中间有4个灰紫色斑点,两侧有黑色眼斑;第2腹节前缘有1黑色横带;4、5腹节两侧各有1黑褐色斜带,带上有黄、绿、紫、灰色斑点;6腹节两侧各有1斜形花纹。幼虫共5龄:初龄黄白色;2龄黄褐色;3龄黑褐色。1-3龄体上有肉质突起和淡色斑纹,似鸟粪;4龄油绿色,体上斑纹与老熟幼虫相似。
玉带凤蝶蛹长30mm,体色多变,有灰褐、灰黄、灰黑灰绿等,头顶两侧和胸背部各有l突起,胸背突起两侧略突出似菱角形。
栖息环境
玉带凤蝶多在市区、山麓、林缘和花圃(尤其一些柑橘园)活动。
生活习性
玉带凤蝶喜爱访花,常在阳光普照时在花园出现,尤其马缨丹、龙船花、茉莉等植物。雄蝶会吸水,收集土壤中的矿物质。 雌性玉带凤蝶模仿的物种红珠凤蝶及南亚联珠凤蝶都是有毒的蝴蝶,是为了天敌以为它都是有毒的蝴蝶而不会猎食。 另外在苏拉威西岛,虽然有红珠凤蝶出没,但雌性玉带凤蝶又会模仿另一种蝴蝶,名宝珠凤蝶。
玉带凤蝶寄主植物:木兰科植物(黄皮、酒饼簕、两面针),芸香科植物(柑橘、柚、枳)。
成、幼虫习性与柑桔凤蝶相似,幼虫以桔梗、柑橘类、双面刺过山香花椒、山椒等芸香科植物的叶为食,因此一直也被当作农业生产上所谓的害虫看待。
繁殖方式
玉带凤蝶河南年生3-4代,浙江、四川、江西4-5代,福建、广东5-6代,以蛹在枝干及柑桔叶背等隐蔽处越冬。每年春末夏初,雌蝶在柑橘等植物的叶片上产卵,一次一枚,可产多枚。浙江黄岩各代成虫发生期依次为5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广东各代成虫发生期依次为3月上中旬;4月上旬至5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7月下旬至10月上旬;10月下旬至11月。以第6代蛹越冬,越冬蛹期103-121天。
分布范围
中国
玉带凤蝶为中大型凤蝶,活动范围很广,中国分布在南部和西部,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大致自黄河以南一直到台湾岛海南岛都有分布。
世界
玉带凤蝶分布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日本琉球群岛,越南,老挝,柬埔寨,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东欧和马来西亚半岛(除摩鹿加群岛和伊里安查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北马里亚纳群岛(塞班)。
亚种分化
由于玉带凤蝶雌蝶为多型性,色彩变化很大,过去不少人定了许多亚种。根据同地不能有二亚种的原则,整理结果中国有4亚种。
种群现状
玉带凤蝶是一种非常有优势的蝴蝶种群,几乎有分布地区都可见,无生存危机。
保护级别
未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0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未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保护动物。
防治措施
玉带凤蝶对农业有害,佛手园应远离柑桔园;保护益鸟和益虫;二龄以前以喷洒25%亚胺硫磷和400毫克/升乐果800-1000倍液效果良好;做好人工捕杀成虫和幼虫。
物种文化
梁祝化身
传说梁祝化为玉带凤蝶。不过,各地的梁祝所化的蝶有多种,玉带凤蝶只是其中一种。
相关诗词
“读书人去剩荒台,岁岁春风长野苔,山上桃花红似火,一双蝴蝶又飞来。”清朝史承豫的《荆南竹枝词》描述的玉带凤蝶是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化出的蝶。
参考资料
玉带凤蝶 Papilio polytes. 国家动物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9 22:4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