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路踏查三续记》是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
叶舒宪创作的玉石文化类著作,首次出版于2020年8月。
内容简介
《玉石之路踏查三续记》是在前两本考察著作的基础上,收录第十次至第十三次调研的结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及附录,上编以2016年7月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文化考察笔记为主,该编记载了在2016年7月17日至26日,玉帛之路(渭河道)文化考察的相关成果。篇目有:《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考察缘起》《鸟瞰“河渭”与“华大山”》《鸟鼠山之谜》《渭河与玉河》《渭河与大小秦岭》《戴手镯的仰韶人——漳县晋家坪遗址印象》《5500年前开发西北的人——石岭下类型之谜》《梦断关桃园:玉器和彩陶起源之谜》《关山冬夏观马》《从“重开丝路”说到“玉帛之路”说——秦安总结会》《武山鸳鸯玉矿踏查——总结会后有惊喜》《羌人尚白与夏人尚黑》《武山鸳鸯玉的前世今生——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考察札记》《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考察的学术总结》《关于齐家文化的起源——十一次玉石之路考察的新认识》共15篇文章。
下编收入2017年6—8月间进行的第十二次(玉帛之路(玉门道)文化考察活动)和第十三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敦煌三危山旱峡玉矿遗址)笔记和相关论文。篇目有:《玉门谈玉——第十二次玉帛之路考察玉门座谈会发言》《玉门、玉门关得名新探》《四坝文化玉器与马鬃山玉矿——第十三次玉帛之路(金塔道)考察札记》《玉出三危——第十三次玉帛之路(敦煌道)考察简报》《大地湾出土玉器初识——第十三次玉帛之路文化考 察秦安站简报》共5篇文章。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从2013年起,坚持在西北大地上行走的学术团队——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玉帛之路考察团”,以“丝绸之路”为研究对象,其考察重点是张骞通西域以前的中原与西域交通路网情况,叶舒宪先生正是此考察团的一位参与者,《玉石之路踏查三续记》记录2015年——2017年三年间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组织的第十次至第十三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过程和学术发现。
作品思想
《玉石之路踏查三续记》中,叶舒宪所提倡的“四重证据法”是一种基于先前“三重证据法”的基础上新型的原创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方法。“四重证据法”对于考古,对比文学,文化等领域都重大突破和贡献,将文字,食物。图像,传说有机结合,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系统的视角。
通过细读《玉石之路踏查三续记》,读者可以发现其学术价值较高,能引导人们找到很多研究的课题,即:一是渭河与玉河名称由来与演变,这涉及到当地大禹治水和大禹导渭传说,也涉及到地方方言,正如宝鸡一带的方言把渭河叫yu河;还有称为“羽河”的第四种解释。二是关桃园遗址前仰韶文化灰坑出土的白玉环,可证关桃园也是迄今所知中原和西部地区最早发现玉器的地方,其意义重大。三是从天水市甘谷县博物馆的汉代铜“天马”,可知西玉东输的现象到西马东输的现象之间有一定的先后关系。当然,书中自序及考察手记中还有许多需要继续求i证的问题,需要后续继续进行考证。
出版信息
2020年8月,《玉石之路踏查三续记》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首次出版。
作者简介
叶舒宪,文学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出版著作50余部,译著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