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青枯病是由几种
镰刀菌或
腐霉菌单独或复合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
玉米的病害。该病在玉米灌浆期开始显症,乳熟后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症状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玉米青枯病的病原菌种很多,属半知菌类,在中国主要为
镰刀菌和
腐霉菌。包括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肿囊腐霉(Pythium infawm)及禾生腐霉菌(Pythium graminicola),属
鞭毛菌亚门真菌。禾谷镰孢(Fuasarum graminearum)、串珠镰刀菌(Fuasarum moniliforme),属
半知菌亚门真菌。禾谷镰孢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串珠镰孢有性态为
藤仓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属
子囊菌亚门真菌。
镰刀菌病菌可产生大量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很少产生。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长椭圆形,无色,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双细胞,也有3个细胞的,链状串生,或头状聚生。发育最适温度为23℃。
玉米青枯病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由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呈现青枯症状,最后全株显症。从始见病叶到全株发病一般仅7天左右,短的只有2-3天,长的可达15天以上。叶片受害,呈灰绿色,水烫状或霜打状,迅速枯死。茎和茎基部发病通常是由根系发病,局部产生浅褐色水渍状病斑,随后逐渐扩展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状,最后根变空心,根毛稀少,植株易被拔起;植株茎基部2-3节由青绿色逐渐变成黄褐色,节间中空,茎节变成浅褐色,病部易破裂;潮湿环境下可以看到白色菌丝和粉红色霉层;植株较易倒伏。发病后期植株果穗栽头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下;籽粒干瘪、无光泽,千粒重下降。
引起茎腐病的病原菌种很多,在中国主要为镰刀菌和腐霉菌。镰刀菌以
分生孢子或
菌丝体,腐霉菌以
卵孢子在病残体内外及土壤内存活越冬,带病种子是翌年的主要侵染源。病菌借风雨、灌溉、机械、昆虫携带传播,通过根部或根茎部的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玉米根系或植株近地表组织并进入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