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都街道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下辖街道
玉都街道,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地处镇平县东部,东邻雪枫街道,南接安字营镇,西邻杨营镇,北接老庄镇,总面积65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末,玉都街道总人口43264人。
建置沿革
民国九年(1920年),玉都街道境域属镇平县北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分别属镇平县第一、二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10月,属城垣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分属大榆树区、石佛寺区、侯集区。
1956年1月,建城郊中心。
1962年12月,成立城郊公社。
1983年,改乡。
2006年3月1日,撤乡建办。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玉都街道下辖2个社区、16个行政村:建设东路社区、新城区社区、五里岗村、大刘营村、李店营村、北张庄村、肖营村、碾坊庄村、刘家岗村、四里庄村、唐家庄村、白河村、周家村、十里庄村、安国村、尧庄村、苏寨村、刘洼村。
截至2020年6月,玉都街道下辖3个社区、16个行政村:建设东路社区、新城区社区、玉神路社区、五里岗村、大刘营村、李店营村、北张庄村、肖营村、碾坊庄村、刘家岗村、四里庄村、唐家庄村、白河村、周家村、十里庄村、安国村、尧庄村、苏寨村、刘洼村;玉都街道办事处驻中山街东段25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玉都街道地处镇平县东部,东邻雪枫街道,南接安字营镇,西邻杨营镇,北接老庄镇,总面积65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玉都街道有耕地面积5.3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玉都街道辖区总人口4326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200人,城镇化率14.3%,另有流动人口5400人总人口中,男性22386人,占51.7;女性20878人,占48.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到4.2万人,占97.1%;有回族1264人,占2.9%,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0.5‰。
经济
综述
2011年,玉都街道财政总收入713万元,比上年增长22.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05.5万元,增值税79.2万元,企业所得税29万元,个人所得税36.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4%、11.5%、10.3%、40.7%人均财政收入165元,比上年增长35.2%。
农业
2011年,玉都街道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人均1.3亩,农业总产值8590万元,比上年增长6.7%,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18400吨,人均471千克,其中小麦11000吨,玉米7400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蔬菜种植面积870亩,产值1670万元,林果面积180亩,品种有葡萄、苹果、梨、银杏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有5个专业养殖村,养殖场30个,专业户250户,牛饲养量700头,生猪饲养量5200头,羊饲养量3700只家禽饲养量7.8万羽,年产值1800余万元。
商贸
2011年末,玉都街道有商业网点3580个,职工6800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8亿元,比上年增长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玉都街道有幼儿园(所)17所,在园幼儿2700人,专任教师130人;小学11所,在校生3600人,专任教师17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325人,专任教师8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玉都街道有文化站1个,社区(村)文化中心4个,社区图书室6个,藏书2.2万册;舞蹈、秧歌、戏曲等文化娱乐团体4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玉都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10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3张,专业卫生人员24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5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7万人次,住院手术730台次,出院病人0.3万人次,孕产妇死亡率12.98/10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7/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3万人,参合率99.8%。
社会保障
2011年,玉都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2户,人数251人,支出52.7万元,比上年增长20%;月人均205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30户,人数2174人,支出280余万元,比上年增长20%;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20%,敬老院3家,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91人,支出25万元,农村临时救济220人次,支出10万元,比上年增长3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7人,全年新增就业人员82人,有4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2人。
交通
玉都街道境内有国道(G207)等道路过境。
历史文化
玉都街道,因镇平县是中国玉雕之乡得名。
参考资料
2020玉都街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10:56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