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杓兰(Cypripedium forrestii Cribb),是中国特有濒危植物、杓兰属植物,植物学家George Forrest 于1913年在云南省丽江地区采集并命名。
形态特征
玉龙杓兰植株高3-5厘米,具细长而横走的根状茎。茎直立,长1.5-3厘米,包藏于2枚圆锥形的鞘之内,顶端具2枚叶。
叶近对生,平展或近铺地;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6.5厘米,宽2.5-3.6厘米,先端具短尖头,上面绿色,有较多的黑色斑点。
花序顶生,具1花;花序柄长1.7-2.5厘米,被长柔毛;花苞片不存在;子房长0.8-1厘米,被长柔毛;花小,暗黄色,有栗色细斑点;中萼片卵形,长2.2-2.4厘米,宽1.4-1.5厘米,先端具短尖,背面中脉被毛;合萼片卵状椭圆形,长1.8-1.9厘米,宽8-10毫米,先端2浅裂并稍外弯,背面脉上稍被毛;花瓣斜卵形,多少围抱唇瓣,长1.5-1.8厘米,宽5-6毫米,先端急尖;唇瓣囊状,轮廓近圆形(从上面观),腹背压扁,长约1厘米,表面有乳头状突起;退化雄蕊长圆形,长3.5毫米,宽3毫米,先端钝,表面有乳头状突起。花期6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500米的松林下、灌木丛生的坡地或开旷林地上。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
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
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生长于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地和林间。
分布范围
产中国云南西北部(丽江、中甸)。
再次发现
2019年8月,丽江高山植物园科研人员在玉龙雪山考察时,发现了玉龙杓兰的野生居群。科研人员观察后发现,此次玉龙杓兰叶片上的斑点并不是一个稳定的性状,同一居群同时存在有斑点和无斑点的叶片,因此很容易和小花杓兰搞混淆,这个发现是对玉龙杓兰形态学分类的重要补充。
保护级别
中国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