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今栋1932年11月生, 北京人。2013年月2月7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擅长雕塑、
绘画。现为一级美术师、
国务院批准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画家协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
河南文史研究官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书
“在家学传统,出门画写生”是王今栋的自学之路,“画到山中只有我,艺到深处自儒雅”是王今栋的
信念。
王今栋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民间
美术收藏者,他收藏民间美术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王先生在
河南省群众艺术馆工作,接触了大量的民间美术作品和
民间艺人。
1959年-1992年,分配到
河南工作30余年,先后任教于郑州艺术学院、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就职于
河南省博物馆,河南省美展办公室;在
河南省群众艺术馆任副馆长,在河南省
雕塑艺术创作室任主任;并曾任两届河南省美协副主席、顾问;
王今栋从事美术工作50多年来,参加全国性美展30余次,获得省市以上奖29次,举办个人画展3次,个人
收藏展3次,在全国、省以上学术刊物发表
论文200多万字,建立大、中型
城市雕塑20余件,出版有《
中国古代车马》、《今栋速写白描选集》、《今栋美术论集》、《随缘拾艺》、《今栋山水画》(共五集),《紫丁余韵·山水画小品百图集》、《姑苏岁寒图(长卷)》、《随缘拾艺散论集》 、《山水画笔记》等。王今栋近年研创山水画,并撰写了《山水画笔记》50万字待出版。《大禹治水》(合作)、《济源烈士陵园》组雕(合作),入选全国
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二七大罢工纪念碑》(合作)、《大禹纪念碑》(合作),入选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作品展;《博览之光》,入选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展;及《吉鸿昌纪念碑》、《愚公移山》、《玄鸟生商》等。主要论著:《南阳汉画石研究》、《探索空间艺术》、《环境艺术与雕塑》等。
1982年,在王今栋的努力下,中国美术馆举办了“
河南民间美术展览”,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正是长期与
民间艺人的深入接触,使王先生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王今栋十多年来收
在王今栋家中,
收藏着一些珍贵的
皮影作品。虽然民间美术作品在许多人眼中算不得大雅,但是
民间艺人制作的
皮影也和
京剧一样有生旦净末丑各色人物,材质多为牛皮或驴皮,刻工相当细致,上色也尤其讲究,透过这些制作精良的皮影,人物的忠奸美丑也是一目了然,角色辨识度相当高。
在其
收藏的
剪纸作品中,包含了北方派、江浙派和南方派的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包含了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朴实无华,用途也极为广泛。将
剪纸作为底样再加工,就可以用做民间花灯上的装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
刺绣的花样甚至是
唐代女子对镜所贴的花璜。所以
剪纸也一度成为女红的必修内容之一。
值得一提的王今栋还有
收藏的
河南面玩具。
河南沈丘就是一个面玩具的古老发源地之一。当地有一句民谣:“喝了沈丘的水,人人捏个蛤蟆腿”。这就是对当地制作面玩具盛况的一个概括。由于其制作
工艺特殊,面玩具可以久置不坏,加之其造型独特生动,在明清时期,一度供应给全国,也曾作为
慈禧太后的贡品。
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其画
构图生动活泼,热闹非凡。民间流传农历腊月二十四之夜是老鼠娶亲的吉日良辰,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年画种类的最后一个是戏曲题材。过去的人们没有现今如此便捷、发达的视听娱乐方式,便把戏曲中的每一出戏用
年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贴在墙上用于欣赏。像《白蛇传》、
《四郎探母》、《桃园结义》等古典传统曲目都是
年画的必选题材,既是普通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也起到了道德教化作用。传统
年画已经渐渐远离了人们,远离了浸染着时尚和喧嚣的都市生活。但王今栋先生说他
收藏年画、研究年画不仅仅是专业使然和个人爱好,更是一份对于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使命感。民间
年画是中国传统
审美观念与
民俗民风综合体现的载体,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是祖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中不可缺少的篇章,从一张张色彩鲜艳、形态逼真的年画中,既可以看到华夏几千年民俗历史的发展脉络,更能感受到那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弥足珍贵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