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林
中央办公厅国家档案局机关党委委员
王克林,男,陕西延安人,1945年4月13日出生,职业:中国百业研究中心。
个人简介
1945年4月13日出生在陕西延安,五个月后随延安的大批干部到东北开辟根据地到了热河省,随父母打锦州战役、天津战役、和平解放北京,解放后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十三中学上学、后参军到青岛服役三年,复员后到丰盛街道党委工作十六年,后调入中央办公厅国家档案局工作,中国百业研究中心工作直至退休。
名字的来历和经历
王逸群的长子王克林,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三日在陕西延安“中共中央医院”降生。由于受益于延安“军民大生产”丰衣足食,肖永光生了个大胖小子,有十三镑。王逸群抱着儿子喜出望外,抗日前线胜利喜讯捷报频传又得贵子,心情格外舒畅。又过几个月,苏联红军对德国法西斯军队大反攻,直逼德国老巢——柏林。1945年8月15曰传来了攻克柏林的特大喜讯,延安军民沸腾了,全国人民欣喜若狂。王逸群、肖永光高兴地商议着:“干脆这孩子叫克林吧,多有记念意义呀。”当1945年9月王逸群奉中央指示,延安的大批干部到东北开辟根据地,延安抽调3000多名干部和战士组成北上工作团,行军队伍绵延数公里,白天隐蔽夜间行军,爬山越岭,淌河过封锁沟无数,打遭遇战无数,只见打前站的部队,不断有部队冲不出去,不断有伤员抬下来。经山西、张家口到承德,当时王逸群,肖永光带了两个孩子王苏芬、王克林;(王苏芬3岁,王克林5个月),跟随部队一块行军。为了不掉队,把他们俩放在一个马的马鞍子上,套两个筐,一个筐里躺一个孩子,并用毛巾把两个小孩子的嘴全堵住,防止他们啼哭让敌人听到。但走不远停下来,看一看还有气没有气,害怕孩子憋死。就这样有战士的掩护,在马背上行军到了承德,当时叫“热河”。现在看来这些革命的后代,是父母革命历程的结晶,革命爱情的硕果,如果不忘自己的父母是革命军人,就不能忘本儿,也不能否定党的领导,否定革命的真理。王克林后来又随军打锦州,攻天津,进北京,到武汉。
北京解放进京及幸福的童年
直到五岁回到北京,刚进城时跟父母住:前门廊房头条,又住东单翠平庄,又搬到王府井北京饭店老楼,后来搬到东单演乐胡同和何长工住在一起,你最令王克林高兴的是幸福的童年、少年。王克林小学在第二实验小学上学,同班同学有刘少奇的儿子刘丁丁,有黄炎培的儿子黄方方,还有郭沫若的女儿郭培英,记得有一天,下午放学,王克林和刘丁丁到北海公园去玩,刘丁丁不小心掉到水里,水刚到腰,不深,却全身湿透,我们哈哈大笑,王克林赶紧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小伙伴刘丁丁穿上。
上北京十三中的生活
王克林在小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十三中学,原辅仁中学,是丁有优良传统的中学,尤其在1959年时十三中学男子足球可称为北京市冠军队,一个男孩是多么渴望和想往的学校呀!王克林在十三中开始在老师尽心尽力的教育下开始逐步思想上伐熟起来,思想上要求进步,学习上自觉刻苦,被同学和班主任衣纯广指定担任学习委员,各科学习优秀,王克林在上初二时,成立团支部第一个发展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在王克林初三毕业时评为三好学生,并获学习优良奖章,保送师范学校。
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海军
1962年7月中国人民斛放军征兵开始,校长动员会上讲:“盘距在台湾岛上的蒋介石要反攻大陆,目前在美市国主义的支持下,分成九路在大陆沿海强行或偷摸登陆,大敌当前,一切有血性的男儿,赤验你们的时刻到了!”王克林热血沸腾,当时让姐姐王苏芬代表家长在同意当兵的文件上签了字,1962年9月王克林穿上了中国人民觧放军海军军装,告别了老师、同学,父母踏上开往青岛海军基地的火车,在部队革命大熔炉中,王克林经过三个月的入伍培训,脸晒黑了心变红了,树立了为人民当兵,为祖国献身的豪情壮志,正式到“海军航空兵苐二舫空学校”学习航空机械修理专业,在五中队八四二区队一班王仙民当班长,刘绍志副班长三克林是团小组长,当时毛主席向全国发出了“向雷锋学习”的伟大号召,王克林学着雷锋的样子,偷偷的给家里有困难的战友家里寄钱,不动声色的给战友洗被子,衣服。刻苦学习航空机械员的知识,各科学习成绩优秀,当兵第一年,就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誉为“雷锋式的五好战士”,王克林斦在班也获“集体三等功”,“二航校”毕业后分配到青岛流亭海军航空兵航空基地,“海空雄鹰团”十团维修中队,参加了击落蒋匪“B2大型低空侦察机”和击落“U2高空侦察机”的战斗值班,也享受了“全国人民慰问团”长达几个星期的各种剧种的慰问演出,沉浸在欢乐和鼓午中。王克林是北京人,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被选入“战士业余演出队”。说三句半,对口词,相声,小话剧,报幕,一人多能,到山东半岛各个海军部队演出。歌颂党,歌颂雷锋精神,鼓午斗志。王克林每天又紧张,又兴奋,一演就是半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优秀战士演员”。王克林由于各地演出吃饭不卫生,传染上急性肝炎,又住院,又疗养到1965年9月复员回京。
复员回京到基层政权工作
在北京等待分配工作时,复转军人安置办公室征求王克林的意见,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作摄影助理, 同时北京市西城区丰盛亍道党委组织部找王克林谈话,希望他留在亍道做共青团政治工作,王克林毅然同意党组织的安排到了西城区丰盛亍道党委做共青团工作。当时王克林刚21岁,在机关中年令祘小的,丰盛党委王映龙,林治初,张玉鹤,焦青,姜玉,冯玉倍,冯彩文,丁万芝,杨淑芀、丁万芝、孙喜玲、王静荣、张世玲、张春生、等老领导对王克林无限深情的希望和热情耐心的指导使王克林信心倍増,更坚定了听党的话,跟党走的决心,在团委的工作中和同伴孙喜玲一起,勇于开拓,协助团委书汇冯彩文对当时丰盛地区工厂,学校,亍道1000多名团员和青年和34个团支部进行工作,一年后王克林担仼团委书记,一干就是八年。中间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辛酸苦辣五味俱全,响应毛主席号召,当过红卫兵“扫四旧”,执行过“刘少奇资反路线”,也被全机关干部批判过,三次检查也过不了关,等——。直是“做不完的检查流不完的泪,立不完的立场排不完的队”斦有文化大革命过来的人,都有被毛主席错误号召愚弄的感觉,被四人帮欺骗的经过,使每个人都说不清,你什么时候对,什么时候错,“左”了成造反派“516反革命份子”,“右”了又成保皇派分子陪斗。不“左”不“右”也呆不住,被扣上“消遥派”也得做检查挨批。父亲王逸群文革中被打成“走资派”,王克林也变成“反动派”子女,受到岐视。王克林一想到“文化大革命”有诉不完的苦,长不完的教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这场灾难的祸根,“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是结果,使无数革命先辈含恨而逝。王克林坚伩“邓小平路线”的无比正确,中国不要再“折腾”了,这就是王克林这些经过“文革”过来的人,共同的心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揺,坚持的这样坚决,这和王克林这批有“文革”苦难的亿万人基础是分不开的。全国多敉人认为:“文革”闹剧绝不能在中国重演!文革结束后,王克林被选为中共西城区丰盛亍道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书纪兼丰盛办事处主仼。王克林按中央部署;拨乱反正,给老干部平反,给受冲击的同志恢复名誉,大扩抓工厂生产,给职工盖六层宿舍大楼,在25个居委会迠600多间房子,成立为居民服务的“三站两代一所”即服务站,卫生医疗站,文化活动站,代销点,代办点,托儿所。大家热火朝天,徐忠吉,渠传印,许明远,刘文义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朱国瑞,缪光明,于好民,赵越,王静荣、赵淑英、张世玲等青年人意气纷发,中层领导;史玉才,李庆丰,李惠英,李得宙,王国权,熊森,曹运莲,王达智,王静贤,闫守惠,刘九如,王志囯,金如铜,蔡景善。贾明五,谢伯熊等部科领导各负其责,在丰盛地区恢复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中,小学迠设,恢复发展生产,社会治安,都做了突出贡献,丰盛广大人民是忘不了他们的,党也不会忘掉他们对北京的贡献和血汗。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王克林领导的丰盛地区受灾很重,有6000间房成为危险房,20000居民无家可归。丰盛地区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按东、西、南、北四片分别建立四个分指挥部,办事处干部150名,派出所公安民謷50名,房管所职工230名,六建职工300名,觧放军战士1000名,丰盛医院医务人员200名,在北京市,西城区统一指挥下,众志成城,不顾危险,不怕疲劳,日以继夜,战斗一线。30天拆房迠房6000间,抡救伤病员600人,在那日日夜夜的抗震工作中,大家迠立了战斗的友谊,令人永远难忘!真是战天斗地,无往而不胜。
调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档案局
1979年王克林调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档案局仼机关党委委员主要负责机关保卫,共青团,行政处党支部书记等工作,一干就是6年,1985年奉命调入中国档案出版社主管发行,出版工作,在王树盛社长,师元第总编领导下,和战友尼树峯,安金星,闫志国,李平,张昆,夏阿梅,张宝金,张春铃编辑于藢,于红霞等共同努力下,在过第一个“教师节”送给教师一本“教师手册”共1500000册,当时为了紧急给新华书店送书。同时在三个大型印刷厂用胶印轮转机日夜加班赶制,租用50辆五吨解放大卡车往返运书,另通过邮局寄书给读者150000册,多么浩大的工程。半年的辛苦换来丰硕的成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王克林和尼树峯荣获出版社奖励各人民币150元,虽然钱不多,意义大。随后又创造发行“交通手册”500000册的成绩,这两本书为出版社获利2000000元,为出版社的初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调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一九八九年王克林调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中国百业研究中心仼副主仼,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办了全国第一家档案用品专营店和档案图书门市部,共同创业的有:夏阿梅,金囯,王金刚,张昆,刘顺强,王迠军,朱耀煌,赵顾,朱文兰,林永福,刘杰,张凤茹,王新,施青山,赵世美,肖丽,李捷,梁定国,周礼信,赵立,王景兰,王晓娟,王建全,常纯洁,焦保柱等90多人。在艰苦创业中始终不忘记党的培养,和父亲王逸群的嘱托:好好为人民服务。王克林办企业虽然不大,但十五年来也交税200万元,吸心收职工100多人,为国家做了贡献。王克林继承了王逸群为人民服务的“逸群”精神,用实际行动写下了自己不愧对父亲王逸群的历史。
家庭环境
王克林出生在抗日战争胜利时。爸爸是久经沙场的老红军,是革命老前辈。其父亲为我国的无线电发报,以及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的妈妈是八路军中,闻名遐迩的民歌手。童年时代,她随父母南来北去,走遍了半个中国。
回忆父亲王逸群
1931年夏,中央苏区有了第一部电台。一位在校大学生听从党组织的召唤,毅然放弃学业,改学无线电收发报技术,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部电台的创建工作。为了隐瞒他去苏区的真象,避免家庭受牵连,托朋友给家里报“死讯”……
这位令人敬仰的老红军名叫王逸群。为了深切缅怀这位为我国的无线电发报,以及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革命前辈。
父亲学生时代从事革命活动
王逸群,又名王世祥,1908年出生于四川省广汉县雒城镇。出生在动荡年代的王逸群,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头有三个哥哥,三个姐姐。青少年时期在县城读书。家里人都非常宠爱他,希望他能够走仕途之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却一直印在他的脑海中。1927年,在四川成都民主大学预科读书的时候,他开始接触到马列主义。校内进步教员孙倬章等人创办的《民主日报》,经常揭露和批判社会上许多黑暗、丑恶的现象,王逸群很同情他们的看法,自费订阅了这份报纸,从中受到许多启蒙教育。
父亲上海深造
1929年,接受过马列主义熏陶的王逸群,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家中安逸舒适的生活,只身远赴上海大夏大学深造。来到灯红酒绿的大上海,王逸群并没有被那些声色犬马的东西所诱惑,而是利用课余时间常去上海艺术大学,旁听茅盾、王学文、沈从文等教授讲课,有时也听鲁迅先生的讲演。他们号召知识青年到工农群众中去,了解工农群众的斗争和生活。在这个思想引领下,他和一位同学到工人区租下了一间房子,亲身体验劳动生活。他还接触到不少有真才实学的同学,他们毕业后找不到职业,盛传“毕业即失业”,使王逸群深感旧社会的黑暗。特别是王逸群在读了《共产党宣言》之后,进一步认识到:自有阶级以来,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社会上划分为两大对立的阶级,穴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雪,被剥削阶级不甘心受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因此要起来反抗,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为建立没有剥削的新社会而奋斗。但只有在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剥削制度才有可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共产主义是科学真理,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自己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随着思想觉悟的逐步提高,1929年夏,王逸群加入了共青团,同年秋季又转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的帮助下,他先后以“四川同乡会”和卖无线电器材为掩护,积极从事革命活动,积累了一定的对敌斗争经验。
父亲参与创办第一部电台
1930年春天,组织上找他父亲谈话,要求他学习无线电收发报技术,征求他的意见。就像《永不消逝的电波》和《暗算》中的情节一样,战争时期,电台的主要工作就是收报发报,是党的一项重要的地下工作,危险系数极高。而且对于王逸群来说,电台、无线电发报是个全新的、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如果要学习使用电台,就要放弃大学学业,放弃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王逸群认为,党能把这么至关重要的工作交给他,本身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和信任。即使风险再大,也要接下电台工作,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他愉快地服从了组织上的决定,中断大学学习,改学无线电通信技术。
当时,中央特科派伍云甫来教他,发给他一台练习机,和一套英文字母的电码符号。他每天背记、练习,从不间断,直到把26个英文电码背得烂熟。后来,伍云甫每周来一次,有时由王逸群拍发,伍云甫纠正他的动作;有时伍云甫拍发,给王逸群示范。伍云甫除了教王逸群收发报外,还和他交谈思想,给他传达党的指示,给了他很大的帮助。组织上还按月发给王逸群生活费,对他非常关心。到1931年春天,因伍云甫另有任务,上级改派王子纲来教他。1931年4月,由于领导中央特科的顾顺章突然叛变,上海党中央机关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大肆破坏,为保存有生力量,组织上决定在特科工作和学习过的同志必须撤离,5月,王逸群与曾三、岳夏等人由党内交通员秘密护送,绕道香港,经汕头、大埔、永定、上杭等地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大学》中有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当初为了加入到革命的洪流中来,王逸群抛弃了一切,包括自己的家庭。此次,为了避免家庭受牵连,到中央苏区的第一件事,就是托朋友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报去的,并不是什么平安,而是王逸群的“死讯”。信以其朋友的口吻告诉他的家人,王逸群已经跳入黄浦江离开了人世……王逸群就此从他的家庭中消失,再也不会有人去打听联系他。他用这样的办法来隐瞒自己去苏区的真象,保全了自己的家庭。
从上海派到苏区的同志,任务是建立上海党中央与苏区中央局的无线电联络。王逸群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部电台的创建工作。他们从1931年夏季开始,就日以继夜地在收报机上寻找党中央电台呼叫的信号,但一直没有效果,要从成千上万个呼叫声中,分辨出党中央电台的呼号,真像海底捞针那样难。大家的心情都由于找不到中央台而非常焦急。一直到了秋天的一个晚上,曾三值班,王逸群协助值班,他们终于听到了党中央电台呼叫的信号,并沟通了联络。这是几个月以来,全体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的结果。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立刻唤醒了睡梦中的同志,大家欢欣鼓舞,欢呼庆祝,幸福地渡过了这个难忘的夜晚。
父亲调任起义部队电台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在我党抗日救国号召的影响下,许多国民党官兵要求北上抗日,对蒋介石不满的情绪日益高涨。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26路军17000多人,在中共党员赵博生和73旅旅长董振堂领导下,于1931年12月14日,举行了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受党中央和军委命令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这个部队起义不久,军委电台伍云甫就派王逸群调任红五军团无线电总队政治委员。王逸群到任后,主动同原来的报务和机务人员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以及他们的要求。经过一番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五军团的无线电人员大多数了解了红军的任务和宗旨,以及红军军队的管理方法,许多人都表示愿意留下来。在做好军团部无线电台工作的同时,王逸群还对十三军、十四军、十五军收发报机的安装和人员配备也作了详细的检查,使各军和军团间、军团和军委总部间建立了顺畅的无线电通信。
1936年春,受党组织委派,王逸群调到西安参加共产党对东北军的统战工作。全民抗战开始后,王逸群先后被调任八路军总部民运科长、晋东北地区特委书记、冀中军区整训部队三十二团政委、十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王逸群先后担任热河省委宣传部长兼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副政委、四野南下工作团政治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王逸群转业,由中央任命为国家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局长。在任职期间,揭开了东川矿区大规模勘探的序幕。此后,王逸群还历任过国家地质部南方总局副局长、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副主任兼全国地质资料局局长等职,直到离休。1986年,因病于1月25日在京逝世,终年77岁。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彭真、聂荣臻、黄克诚、程子华、杨成武、王鹤寿、何长工等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的王逸群遗体告别仪式上送了花圈。
……
父亲的教诲
回忆父亲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一生,王克林骄傲而自豪。他充满深情地想起父亲在临终前写给他的话:无产阶级要为消灭剥削,消灭压迫,消灭霸权主义而奋斗终生!他铭记父亲的教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0 20:54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名字的来历和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