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
汉语词语
王公,是汉语词语,拼音是wáng gōng,意思是指被封为王爵和公爵者。亦泛指达官贵人。
释义
1. 天子与诸侯。
2. 被封为王爵和公爵者。亦泛指达官贵人。
3. 犹王事。指文王的功业。公,通“ 功 ”。
出处
《易·坎》:“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周礼·考工记序》:“坐而论道,谓之王公。”郑玄注:“天子,诸侯。”
《国语·周语中》:“王公立饫,则有房烝。” 韦昭注:“王,王子;公,诸侯也。”
《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传》: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韩愈《荆潭唱和诗》序:“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
宣和画谱·李成》:“其后王公贵戚皆驰书致币,恳请者不绝于道,而成漫不省也。”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大凡王公卿相人家的子弟,只一生长下来,暗里就有多少促狭鬼跟着他,得空儿就拧他一下,或掐他一下,或吃饭时打下他的饭碗来,或走着推他一跤,所以往往的那些大家子孙多有长不大的。
凌扬藻 《蠡勺编·印章》:“迨时易代迁,即王公将帅之章,得其文者,或未注视。”
《诗·大雅·文王有声》:“王公伊濯,维丰之垣。” 郑玄 注:“公,事也。” 朱熹集传:“公,功也。王之功所以著明者,以其能筑此 丰 之垣故尔。”
参考资料
王公.汉典网.
王公.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30 02:41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