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马使二角鹰》是
唐代大诗人
杜甫的作品。此诗状写角鹰的神貌,极写角鹰除恶鸟,分枭鸾,表现了作者除恶务尽、再造升平的情怀。
作品原文
王兵马使二角鹰
悲台萧飒石巃嵸,哀壑杈桠浩呼汹。
中有万里之长江,回风滔日孤光动。
角鹰翻倒壮士臂,将军玉帐轩翠气。
二鹰猛脑徐侯穟,目如愁胡视天地。
杉鸡竹兔不自惜,溪虎野羊俱辟易。
鞲上锋棱十二翮,将军勇锐与之敌。
将军树勋起安西,昆仑虞泉入马蹄。
白羽曾肉三狻猊,敢决岂不与之齐。
荆南芮公得将军,亦如角鹰下翔云。
恶鸟飞飞啄金屋,安得尔辈开其群,驱出六合枭鸾分。
鉴赏点评
《唐诗归》:
钟云:“陷日”险绝、真绝。又云:四语与角鹰何关?然已有角鹰竦峙飞击其前矣,觉少一语不得,移动一语不得(首四句下)。钟云:此“天地”字,用得英爽(“目如愁胡”句下)。钟云:“不自惜”三字横甚(“杉鸡竹兔”句下)。钟云:此语从《考工记》讨出(“敢决岂不”句下)。钟云:“开”字妙甚,可想(“安得尔辈”句下)。钟云:一“分”字便是仁者之勇。又云:往往胸中说不出,眼中年不过,从一虫鸟中发之,快然(末句下)。
此诗突然从空而下,如轰雷闪电,风雨骤至,令人骇愕。……公时在夔,因角鹰而触目发兴,奇崛森耸不待言;而尤得力在“角鹰翻倒”句,随插入“将军勇气”二句,承接得住。盖通篇将王兵马配角鹰发挥,而穿插巧妙;忽出忽入,莫知端倪,而各极形容。……他人起语雄伟,后多不称;而此诗到底无一字懒散,如何不雄视千古!
《杜诗说》:
首四句,赋角鹰,如此起兴,是何等笔力!言外见飞走之类,皆匿无形迹。见日色凄惨,江山黯淡,皆助其肃杀之气。貌人物贵得其神,此真貌角鹰之神者也。
《龙性堂诗话初集》:
刘须溪评《角鹰》诗,既云“此诗不得以逐句逐字、某地某事意之”,甚得解。
《茧斋诗谈》:
开口无一“鹰”字。而鹰之神理已跃跃纸上。如晕梅花,四旁皆染淡墨。
以赋鹰者赋人,宾主离合,几于鱼龙百变,眩人心目,此与前篇(按指《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皆摆脱恒蹊,体格音节,苍然入古。
起四句不着“鹰”一字,然如有角鹰起于吾前,入手须如此落笔。
《读杜心解》:
此篇运法更奇,《大食刀》宾主划分,此则宾主熔化,几于莫可窥寻。起四句,突如其来,如台形壑势,江光动摇,令读者移时目眩。而凝祌求之,乃即写峡间气象,为王兵马驻军处也。其语势则人鹰双攫矣。故斗然落出“角鹰翻倒”句,又紧接“将军玉帐”句。二句,一篇筋节处。
《杜诗镜铨》:
起得奇崛森耸,先一层形容,手法最高。语出意外,若有神助。邵云;“滔”字奇(“回风滔日”句下)。落角鹰,随插入将军,节拍甚紧(“角鹰翻倒”二句下)。杜诗多有韵转而意不转,意转而韵不转者,如此种是也。以鹰比王,又以王比鹰,笔意极其变幻(“荆南芮公”五句下)。
《岘佣说诗》:
写鹰即写人。以“将军勇锐与之敌”及“荆南芮公得将军,亦如角鹰下朔(“翔”一作“朔”)云为点题眼。乃不是寻常咏物;且移不去别处。咏鹰起笔收笔,皆出题外用力;起四语空作写景。而角鹰已呼之砍出,尤宜效法。
吴曰:先写题之神理,凌空摄影之笔(“悲台萧飒”四句下)。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
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