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军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王化军,男,汉族,1963年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系教授。主要研究矿物资源加工,在高效水处理技术领域有着重要地位。
人物经历
1982年9月-1986年7月,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选矿专业,学士
1986年9月-1989年1月,北京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硕士
1989年2月-今,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教师,讲师(1992年),副教授(1997年),教授(2003年)
教学科研
本科生课程:
1.矿物加工工程设计2.矿物加工课程设计
研究生课程:
现代矿物加工理论
研究领域:
1.选矿工艺、设备、药剂;2.固体废弃物资源化;3.污水处理工艺与材料。
主要贡献
主要研究矿物资源加工,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效水处理技术,新型选矿设备研发。其中,首先提出的使用直接还原技术处理难选铁矿石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对中国难选铁矿石开发利用技术发展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难处理的赤铁矿、褐铁矿、钒钛磁铁矿高铁铝土矿和稀土矿,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矿物资源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王化军教授着眼于矿物资源加工领域的战略制高点之一:超贫磁铁矿加工利用技术。其研发的新型的干选抛尾技术装备:盘式磁选机,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大幅度提高了干选工序的粗精矿品位和回收率。
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王化军教授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合作,在钢渣处理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已投入工业实践。
“十一五”期间,王教授的在碳基材料制备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在高纯石墨制备工艺方面拥有了自己的技术特色。
在高效水处理技术领域,“微生物磁性载体”系列技术已经在国内多家企业推广使用。
厨余垃圾方面,开展使用地沟油作为矿山浮选捕收剂的研究和使用食物残渣作为球团矿粘结剂的研究,并取得一定
进展。
申请专利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磁性生物载体的制备方法(ZL200810102918.1);
一种含铜炉渣直接还原生产含铜粉末铁的方法(ZL201110382137.4);
地沟油制备的浮选药剂的制备方法、用途和使用工艺(ZL201010169975.9);
地沟油制备的捕收剂用于萤石浮选的方法(ZL201010169961.7);
地沟油制备的捕收剂用于磷灰石浮选的方法(ZL201010169971.0);
地沟油制备的捕收剂用于铁矿石浮选脱硅的方法(ZL201010169968.9);
地沟油制备的捕收剂用于铁矿石浮选脱氟的方法(ZL201010169973.X);
一种棚板还原罐(ZL201020684988.5);
耐火罐罐盖(ZL201020685871.9);
一种窑炉还原罐(ZL201020687390.1)。
鉴定记录
细粒钢渣干式分离金属铁的工艺与设备研究(2009年12月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1.铜渣直接还原生产含铜粉末铁工艺研究,2014年-2015年
2.球团矿提质降耗关键技术研究管理费,2008年-2010年
3.石墨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深加工技术,2006年-2008年
横向项目:
1.超贫铁矿石选矿及微分生产工艺研究,2014年-2015年
2.南山矿区含铁围岩新型设备干式磁选抛废工业试验研究,2014年-2015年
3.河南省方城萤石矿工艺矿物学与选矿工艺研究,2013年-2014年
4.包钢选矿厂铁精矿脱硫选矿工艺研究,2013年-2014年
5.大通矿业公司难选赤铁矿直接还原选矿工艺研究,2012年-2013年
6.智利Escondida铁矿石海水选别工艺研究,2012年
7.印尼海滨砂矿弱磁选精矿精选试验研究,2012年
8. Escondida铁矿石磁选工艺技术研究,2011年
9.菲律宾(红土镍矿)铬铁矿砂选矿工艺研究,2011年
10.弱磁选尾矿再选—直接还原工艺研究,2011年
11.贵州三都县丰乐及交然高磷鲕状赤铁矿直接还原工艺工业应用技术研究,2011年
12.智利黑熊铁矿干选工艺研究,2011年
13.贵州省高磷鲕状赤铁矿直接还原工艺中试基地建设,2011年
14.内蒙古朱日和铁矿直接还原工艺研究,2010年
15.隧道窑盒装直接还原铁矿石研究与设计,2009年
16.乌拉圭铁矿石磁选工艺研究,2009年
17.磁性载体污水处理新技术,2009年
18.贵州省贵定含磷鲕状赤铁矿还原焙烧磁选同步脱磷技术和生产设计,2008年
19.湖南慈利县山溪峪鲕状赤铁矿选矿试验研究,2008年
20.钢渣粉干式磁选机设计与扩大试验,2007年
21.惠民铁矿富氧化矿还原焙烧磁选工艺扩大试验研究,2008年
22.梅山弱磁性铁矿物赤铁矿与菱铁矿分离选别试验研究,2007年
23.武定芭蕉箐铁矿选矿技术研究与设计,2006年
论文著作
论文:
(1)王化军,等.浅谈物理分选-化学提纯全湿工艺处理我国废干电池的可行性.环境保护,2003,(2)
(2)魏有权,王化军,等.从结晶母液中萃取土霉素的试验研究.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2)
(3)王慧丽,王化军,等.磁铁矿树脂复合材料作为流化床载体的应用.矿产综合利用,2006,(3):25-26
(4)黄青华,王化军,等.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的生物膜的培养.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28(4):330-334
(5)范永平,王化军,等.微波破乳器的研究.过程工程学报,2007,7(2)
(6)范永平,王化军,等.油田沉降罐中间层复杂乳状液微波破乳-离心分离研究.过程工程学报,2007,7(2)
(7)彭宇,王化军,等.涂层电极在黄金电解中的应用.黄金,2008,(10)
(8)彭宇,王化军,等.白银冶炼渣炭浆法提金试验研究.矿冶,2008,17(3)
(9)刘旭,王化军,等.西藏弄如日金矿浮选试验研究.金属矿山,2009,(9)
(10)葛鹏,王化军,等.加碱焙烧浸出法制备高纯石墨的试验研究.新型炭材料.2010,25(1):22-28.
(11)葛鹏,王化军,等.焙烧温度对加碱焙烧浸出法制备高纯石墨的影响.中国粉体技术.2010,16(2):27-30.
(12)葛鹏,王化军,等.碱酸法石墨提纯效果的制约因素.金属矿山.2010,(5):96-98.
(13)葛鹏,王化军,等.对高纯石墨中杂质成分的检测研究.矿冶工程.2010,(3):96-99.
(14)葛鹏,王化军,等.药剂种类对焙烧碱酸法提纯石墨的影响.金属矿山.2011,(3):95-98.
(15)何洋,王化军,等.惠民高磷铁矿石还原焙烧同步脱磷工艺研究.金属矿山,2011,40(3):60-62.
(16)何洋,王化军,等.某贫细鲕状赤铁矿直接还原-磁选新工艺.矿冶工程,2011,31(5).
(17)何洋,王化军,等.铁矿石深度还原过程中助还原剂的作用及机理.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32(12):1630-1636.
(18)何洋,王化军,等.赤铁矿石隧道窑直接还原助还原剂的作用及机理.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34(6):19-25.
(19)于慧梅,王化军,等.包钢选厂高硫磁选铁精矿反浮选脱硫试验研究.金属矿山,2012,(1)
(20)高本恒,王化军,等.印尼某海滨砂矿精矿直接还原-磨矿-磁选提铁试验研究.矿冶工程,2012,(5)
(21)王翠玲,王化军,等.内蒙古某难选赤铁矿石直接还原弱磁选试验.金属矿山,2012,(12)
(22)宋素芬,王化军,等.白云鄂博氧化矿选矿工艺优化试验研究与应用.铜业工程,2012,(4)
(23)何昊翰,王化军,等.碳化硅晶须与颗粒分散性能研究.科技资讯,2012,(29)
(24)胡文韬,王化军,等.高铁铝土矿直接还原-溶出工艺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34(5):505-511.
(25)胡文韬,王化军,等.基于直接还原的高铁铝土矿选择性富集研究.中南大学学报,2012,43(10):3755-3762.
(26)胡文韬,王化军,等.直接还原高铁铝土矿碱消耗机制研究.中南大学学报,2012,43(5):1595-1603.
(27)胡文韬,王化军,等.还原气氛中碱石灰与高铁铝土矿间的作用机理.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3,34(5).
(28)Hu Wentao, Wang Huajun, et al. Study on the Decomposition and Evaporation of Sodium Carbonate in a Ferric Bauxite Direct-Reduction Syste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3, 20(10).
(29)胡文韬,王化军,等.直接还原烧结系统中铁颗粒聚集体的形成与金相组织研究.中南大学学报,2013,44(10):3971-3976.
(30)李国兴,王化军,等.拜耳法赤泥直接还原磁选试验.矿业快报,2013,(9)
(31)方昊,王化军,等.盘式磁选机用于和睦山铁矿干式抛尾试验研究.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3,(6)
(32)胡文韬,王化军,等.高铁铝土矿直接还原-石灰烧结过程及机理研究.中南大学学报,2014,45(4)
(33)时成帅,王化军,等.直接还原选矿尾渣制备陶粒的研究.现代矿业,2014,(1)
(34)卢俊颖,王化军,等.板式磁选机在贫磁铁矿石干选试验中的应用.矿业工程,2014,(11)
著作:
王运敏,田嘉印,王化军,等.中国黑色金属矿选矿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8
获奖记录
磁性生物载体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与应用(2011年获中国黄金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参考资料
王化军 矿物加工工程系.北京科技大学土资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14 23:3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学科研
主要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