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修有余辄分惠人。弟子班?冘贫不能朝夕,一女及笄,去非为办资装嫁之。北邻有丧忌东出,西与北皆人居,南则去非家,去非坏蚕室使丧南出,遂得葬焉。因贤德称之处士,大定二十四年卒,年八十四,谥号醇德先生。其弟王去执,字
明道,翰林。精医学,称榆山先生。与元代翰林、侍讲学士李之绍被誉为平阴三贤。元至正元年,在其故里南石硖建有三贤祠。三者卒后葬于同地。王氏兄弟墓,当地称之“
双王墓”。死后金翰林院大学士党怀英私谥“醇得先生”,并撰写墓表碑。墓前另有石人,石虎等。石刻全毁于“
文化大革命”墓表封土被平,墓室尚存。
圣远教废,异端乘间而起,正途壅底,风俗大坏。战国而下,迄乎隋唐,大儒相继代兴,遏欲于方炽,虽施设不同,扶世赞道之功一也。宋金之际,流俗惑于老释,牢不可破,于是求其杰然首出,表率末俗,乡先生王公一人而已。先生讳去非,字广道,系出琅琊诸王,世自东蒙迁石峡,遂为县人。先生早岁业儒学,为文章不喜为科选计。六经诸子百家之书,无所不窥,融贯会通,返中自信而力行之。大定间讲授乡里,以尧舜周孔之道为诸儒倡,四方之士翕然向风,恒不下数百人,随才高下,勉其所可,至得圣门教仁教孝之旨,人皆以为独厚于己也。来者不拒,或怪其无择,则曰:“善者吾进之,不善者吾勉之。诚均使入于道,又奚择?”或问释氏之戒定慧、道家之摄生者,对曰:“《易》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中庸》之中和,《诗》之思无邪,非定慧欤?颜子之视听言动,务以非礼为戒,与《易》之慎言语、节饮食,《孟子》之养气寡欲,非摄生欤?”尝谓君子得志则行道,不得志则
明道。
明道者不可与邪说辩,辩而胜犹激怒之,其害道滋甚。孰将辟之?宁自翼之。孰将殴之?宁自扶之。邪说之胜久矣,善卫道者,其在扶而翼之欤?未尝深诋佛老,其徒自弃其学而学焉。齐鲁古称多儒,复经陶铸,人材文物之盛,遂甲天下。高超者升庙堂,典词诰,隆名大节,照映当世。其次宰牧州县,惠泽加于民人者,不可胜数。乡邻化服,以不衣冠为耻,童儿妇女往往知书有礼度。乡旧名安乐,易曰居贤,著其行也。晚节自号汉上翁。生于
建中靖国辛巳,大定甲辰终于家。诸生会议,谥曰醇德。先生之道,盖与韩愈氏、欧阳修氏相表里,二子达而颖,故刚以决;先生穷而约,故顺以化。《礼》曰:“有功于民则祀之。”先生阐恢至道,克绍昔贤,厥功懋矣。去世逾百年而无祀,于其乡之学,大为阙然。
至元辛卯,邑宰董继升始构室于右庑之南,绘像祀之。大德乙巳,教谕靳汝弼虑图像之易毁,更之以塑,设栏槛,严扃钥。祠制既备,请记其事于石。之绍高祖父古从先生学,妻之以女,曾大父阳武府君讳可用,乃所自出,义不得辞。按承旨党公墓表,先生行事,若夫毁蚕室、过邻人之丧;备妆资嫁门生之女;避恶少谢罪,感其善心;代贫人债息,偿以私产;罄贽币以惠人,守遗金而待主,皆不详录。掇其关系名教之重者,俾刻诸祠,以告来兹,尚祠而葺之无替。至大
改元春仲初吉谨记。(
雍正《山东通志》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