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右瑜(1881—1965),又名䄎昌,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
宝五乡夏山塘人。曾任成都市政协委员、驻会常委,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四川省人民政府监委会监察委员等职。1965年,王右瑜病逝成都,终年84岁。
人物生平
王右瑜(1881—1965),又名䄎昌,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
宝五乡夏山塘人。19岁入学为秀才,两年后去成都入东文学堂。后考取公费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先为日本步兵近卫联队入伍生,再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同期同班毕业的有浙江蒋介石。
1905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曾襄助吴玉章编辑出版《四川杂志》,还担任陆军留学生主办的《武学》杂志社总编辑。在日本期间十分留意西藏问题,曾将日本人所著《西藏》一书译成中文。1911年夏,王右瑜自日本学成回川,任清新军第六七标教练官。时四川保路风潮兴起,军队中以尹昌衡为首的川籍官佐与以朱庆澜为首的外籍军官之间,矛盾很深,影响反清斗争的开展,王右瑜联合邵明权奔走斡旋于双方之间,没有使矛盾激化,促成了四川军政府的诞生,四川军政府改组后,尹昌衡任都督,王右瑜任参谋部长,尹昌衡杀四川总督赵尔丰后,成都少城内旗籍人员和赵部士兵,惶恐不安。王右瑜及时提出善后措施,妥善安顿旗人,使旗兵自动交出武器,实现了和平解决。
1912年春,王右瑜调任四川都督府军学处长,三月后,任四川都督府驻北京参议,并作北京陆军大学日籍军事教官的翻译官。1914年,王右瑜出任袁世凯政府参谋本部少将。当他察觉袁世凯企图窃国称帝,不甘附逆,拂袖而去,回家省亲赋闲。
1916年,袁世凯帝制覆灭。王右瑜应江苏柏文蔚之邀,去上海协助练兵。讨段战争中,柏军失败,王右瑜遂由沪返川,在重庆充任川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该师在进攻驻川滇军时溃散,王右瑜只身走成都。时熊克武任四川督军,聘任王右瑜为督军署顾问兼四川讲武堂军事教官,后因与熊克武政见不合,遂离职归家。
1919年,川军在对待讨袁后留驻四川的滇、黔军问题上意见不合,相互对立。各成派系,以川军第一师师长但懋辛为代表的一方,坚决主张武力驱逐,保障四川权益;以第五师师长吕超为代表的另一方,则力主联合滨黔共图大事。熊部内乱由此发端,进而形成混战,吕超奉广东军政府之命,就任川军总司令,王右瑜前往充当其参谋长。在配合滇军转战于简阳,资阳时,吕部被击溃,滇、黔军被驱逐。王右瑜随吕超等出走上海。次年,王右瑜去昆明,任滇军总司令部顾问兼云南讲武堂军事教官,历时两年。
1921年,川局暂时稳定,熊克武部第三军军长刘成勋主持四川军政,任川军总司令兼省长,王右瑜自滇回川,先任第三军军官讲习所军事教官,兼测量局长,继任四川督理署顾问,兼任四川讲武堂军事教官。
1923年后的6年时间,王右瑜痛感自己的抱负落空,而内战频仍,且官场险恶,世风败坏,乃转而研究佛学,虔诚礼佛,以求解脱。
1928年,王右瑜再度出山,任广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该校迁南京改为陆军军官学校后,任教授部主任。王右瑜王以作风正派,办事认真,反遭亲蒋分子、政治部主任酆悌等人排挤。一年后,就调充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总务厅长,共历4年。
1932年起,王右瑜调任国民政府参军处中将参军,历时10年,其间,在抗日战争第3年(1939年)内,曾担任军委会政治部组织的北路慰问团副团长,与舒舍子一起赴华北前线劳军。在陕某宁边区劳军中,于延安曾两次谒见毛泽东,“接谈甚恰”,并摄影留念。毛泽东还曾托他带信回渝,向国府参军长吕超致意。事后,王右瑜回忆说:“那次会晤,因在特务环伺下,未能深谈,却已有了感性认识,”并经常对家属说:“共产党有希望,国民党要垮台。”
1942年,王右瑜以年老辞去国府参军职务,在成都四道街自宅后园,种蔬自娱,直至解放。这时期,他的二儿王宇光,二媳贾唯英,三儿王一平都是中共地下党员。王右瑜对他们的地下秘密活动,予以积极支持和掩护。
解放后,他以民主人士参加成都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被遴选为成都市政协委员和驻会常委,还担任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四川省人民政府监委会监察委员,常在公开场合批评左的错误,受批判不服,曾给党中央刘少奇、省委李井泉写信,声称:他是符合中央互相监督的方针的。
1965年,王右瑜病逝成都,终年84岁。
人际关系
二儿子:王宇光
三儿子:王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