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祚
明代官员
王国祚(1386年前后在世),昌国县(今舟山定海区)紫微乡狭门村人。明洪武十九年(1386),征南将军汤和经略海上,奏请太祖实行海禁,徙昌国境内46岛居民入内地。国祚见乡民被迫背井离乡,决心上书展复翁州(唐舟山建县时名翁山,又称翁州或滃洲)。亲友恐其招祸,加以劝阻,他解释说:“翁州的兴废关系到海疆安定,海疆弃守,海上的盗贼就要骚扰沿海各地,内地的盗贼也容易流窜海上;若明利害,必能展复。”遂赴金陵(今南京),通过某王子(据传该王子曾来普陀礼佛,海上遇风,得国祚搭救过)面见太祖,力陈翁州不可废,创议办土团与官兵同守,获准不迁舟山岛居民。回乡传太祖旨,已徙者纷纷迁回原籍。巡检因未见部文,说国祚造谣,将其捆送金陵,太祖勉慰送归。复准不徙县城附近两里四村居民,使8000多人得以不徙。民众感佩,尊称国祚为“复翁先生”,送“复翁堂”匾额悬王宅厅堂。遗址今存。
人物生平
王国祚号培山先生,沧州市人,明朝万历甲戌科进士,生于明朝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乙未十二月初三未时,卒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丙寅二月廿二日卯时。
王国祚曾任巡按山西监察御史、广东道监察御史,曾受命巡视河东、解州、盐池等地,督理盐法。因其才学和政绩,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曾经分别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十二月初一和万历十一年(公元1584年)十月十六两度下诏书表彰并册封王国祚及其父王勉学、其母周氏、其妻施氏。万历十一年十月十六日诏书称赞王国祚“性资忠慎、才识练明、振藻廷抡、蜚声郡理。乃以治效简擢内台。而能饬其准绳,贞其宪度,执法之司允克称为”。
主要成就
王国祚生前编著《三录汇编》包括《理淮录》1卷、《按鹾录》1卷、《居沧录》2卷。现有明代刻印本八册存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王国祚及后人在沧州有一定的影响力。以“王御史”命名村名,正体现了这一点。
沧州境内有四个以“王御史”命名的村庄,即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王御史村、沧州市新华区小赵庄乡王御史村、黄骅市吕桥镇大王御史庄、小王御史庄。这四个村庄都与一个人有关,这人就是明朝广东道监察御史王国祚。
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王御史村。据《孟村回族自治县志》(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一版)载,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朱氏自山西迁此立庄,因此地旧有“满旗地”之说,遂定村名志满旗。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南满旗为沧县王御史的“官庄”,遂改村名为王御史庄。(原县志中确为“志满旗”和“南满旗”,疑有笔误)另据王氏家谱记载,王国祚之弟王国胤及其后人曾在此世代居住,多代后乏嗣。
沧州市新华区小赵庄乡王御史村。据《沧州市地名资料汇编》(河北省沧州市地名办公室编辑,内部资料,1983年第一版)载,明朝王姓御史去世后葬于此地,守墓农户建村,以王姓官职取村名为王御史村。据笔者了解,王国祚坟墓原位于今沧州市新华区小赵庄乡荣官屯村(与王御史村相邻)的农田中,已遭毁坏。王国祚后人已于1995年在该村农田中将王国祚生前在祖坟前所立石碑等拉回沧县仵龙堂埋藏。另,《沧州市地名资料汇编》“荣官屯”中称“据载,明朝掌广东道监察御史王翔死后葬于此地”,定为讹误。
黄骅市吕桥镇大王御史庄、小王御史庄。据《黄骅县志》(黄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海潮出版社,1990年10月第一版)载,王国祚致仕(退休)后,曾在此定居,故名王御史庄。而后人口繁多,分庄居住,较大村称大王御史庄、较小的村称小王御史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19 09:3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