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奋赓
中国作家
王奋赓对他这本哲学专著饱含着深深的热爱,他说:“这本《和谐论》可操作性极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能帮助我们辨明前进的方向,对现实生活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和价值的精神需要。”
个人简介
王奋赓潜心著出六十万字哲学专著
亚心网讯(记者郑义源报道)近日,洋洋洒洒60万字的哲学专著《和谐论》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出版。著作人王奋赓是一名复员军人。他用了21年时间将这部哲学巨著写出来,几乎耗去了他所有的青春时光。
打开这本厚重的哲学专著,读者会进入一个奇妙的哲学空间,王奋赓试图通过《和谐论》来阐述变化万千的宇宙相对统一、平衡和和谐的过程。
王奋赓提起这些年来的艰辛,笑容中略带一丝苦涩。
主要事迹
早在26年前,王奋赓在长沙上军校时,就显现出了他的哲学天赋,他学的是指挥专业,在所学的30多门课程里,他惟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特别感兴趣。他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人与人的性格迥异,所谓人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为什么有的人活着是种痛苦,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却很幸福。他在揣摩,河里的鹅卵石无梭无角,八面玲珑,就不容易受到汹涌的河水的冲击,他在琢磨月亮的盈亏规律,对圆这一哲学命题如同着了魔似的,就这样,他开始了潜心研究。
到新疆军区某部入伍后,25岁那年,即1988年,他开始动笔写《和谐论》。他写作的动因缘于一直坎坷的命运,那时,他已在排长一职上干了整整5年,他说,原地踏步这一现象在部队上是令人惊异的,一般情形下,军官三年一提职,但他却迟迟得不到赏识和提拔,与其郁闷,不如钻研哲学。他潜心研究和谐论这一行为,连他周围的人都不理解,甚至有人认为他在故弄玄虚,有人说他孤芳自赏,连他的妻子也曾和他闹过别扭。她认为,哲学既不当吃,又不当喝,一怒之下,她曾经负气将王奋赓写满字迹的硬皮本重重摔在地上。可王奋赓很固执,别人越是反对他,他对和谐论产生的浓厚兴趣越是与日俱增。
1999年,他从营职军官复员后,生活在乌鲁木齐市幸福路一带。他凭借多年生活的积累,用哲学的方法思考问题,意识超前地盖起了一栋自建楼,出租了多间房屋,靠收租金生活得很殷实。妻子也理解了丈夫的追求,不再阻止他的研究,并鼓励他购置了电脑,来撰写文稿,儿子也抽空帮助他打字。当首印的2000册书问世时,他如释重负,尽管为出书,他自费了5万元。
在这本艰深的专著中,王奋赓认为其中的要旨在第三章第一节中的超圆的三定性法则,即正定性法则、反定性性法则、介定性法则。他说,哲学的好处在于,当你遇到挫折时能想通,在遇到困难时,能扛起来,这就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一点作用。
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2日电 (郭咏) 现年47岁的退伍军人王奋赓,尽管只有大专学历,人生多数时间在军营中度过,然而一直潜心钻研哲学,21年来笔耕不辍,终于著成60万字哲学作品《和谐论》,在当地化为美谈。
地窝子里走出的“哲人”
1985年9月,从军校毕业后,王奋赓走进了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工兵营。 “训练很苦,读书学习都是挤时间。走出校门后,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落差,让我时常陷入深深的思考中。”王奋赓对哲学命题的思考尤其是对“和谐”命题感兴趣,缘于他对月亮的好奇、对球体的感悟。
1988年,王奋赓在紧张的训练间隙,开始动笔写作《和谐论》。
王奋赓所在部队在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支援地方建设的任务。在支援地方输油管道建设的施工中,部队在施工点附近开挖了地窝子。官兵们工余时间就在地窝子里学习生活。王奋赓要写出哲学专著的豪情,如一粒粒有了水和温度的黄豆,在地窝子里无声无息地生长着。
王奋赓说,他最幸福的,就是一个困扰多日的难题得以破解。行军中,他大都在构思专著章节和论证学术命题。
王奋赓说:“学术研究是孤独的,尤其是并不吃香的哲学。不理解的人都说我痴了。”
从过去聊到现在,王奋赓把目光落在了面前的《和谐论》上。从这本60万字、492页的专著中,记者分明看到了人到中年的王奋赓对学术的痴迷。“咋能想到,这一写就是21年,从青年到中年、从军营到转业地方,仿佛生命只是为此而运转,甚至连吃饭都不重要了。这部专著承载了我的全部青春呐。”
家务统统交给“贤内助”
提起《和谐论》,王奋赓的爱人王美荣心中五味杂陈:“老王痴迷写书,连酱油都不知道在哪儿买。家里的事,他这21年来没操一点心。”王美荣的目光落在了王奋赓已渐白的鬓角上,心疼地用手拂去丈夫衣领上的灰尘。给记者递过来厚实的《和谐论》,王美荣眼圈红了,“这部书出版了,老王的心血没有白费,我们一家人的心血没有白费。”
王美荣性格好强,当军嫂的热乎劲还没过,王奋赓就开始动笔著述了,“那时家中还没有电脑,书稿都是写在纸上,家里几乎每片纸上都有老王写的字”。
1999年底,王奋赓转业后,定居乌鲁木齐。
没有了职业“拖累”,王奋赓进入了“坐家”境界,《和谐论》占据了他的全部心思。等到草稿汇总,60万字,能装半麻袋,手誊一遍就用了4个月时间。
儿子“客串”打字员
书稿要送出版社,必须出一套打印稿,王奋赓和王美荣犹豫再三,最后咬咬牙,花800多元钱在乌鲁木齐市红旗路电脑商城买了一台二手486电脑和一台针式打印机
“这台486电脑可把老王害苦了——他打字速度本来就慢,486电脑又老旧,有时候输入文字还会莫名其妙地丢失。”王美荣说。
王奋赓回忆说,一次朋友来家里帮忙,不知道怎么搞的,将已经输入电脑里的将近一半的文字给搞丢了,“我当时都快急疯了。出版社催着要书稿,没办法,还得从头再打一遍。最惨的还不是这一次,今年初,我已经和出版社签定了出书合约,一月份就要出《和谐论》的完整电子版,而当时我的手中只有一部打印的《和谐论》书稿。那台486电脑里虽有一部分内容,但是没有U盘接口,取不出来。”
无奈至下次,王奋赓和王美荣夫妻俩专门买了一台扫描仪,扫描那部打印的书稿,可是扫描出来的全是乱码。这下可把夫妻俩急坏了,甚至想到了雇人打字。可是一打听,60万字的书稿打印费要6000多元。而按千字一元钱计费,根本没人干。
“一个从内地来新疆打工的小伙子答应帮忙,可是只打了两天的字,连钱也不要就说什么也不干了。”王美荣回忆这段经历时直摇头,“普通人平均一小时可打1000字左右,一天8小时不停手,最多打10000字,60万字要全神贯注地坐在电脑前打两个月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6 15:42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主要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