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女,浙江
海宁人,1936年7月出生,语言文字学家,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人物经历
1936年7月,王宁出生,在青岛入读
青岛太平路小学,后到圣功女中(今
山东省青岛第七中学)读初中。
1954年—1958年,被保送到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刚刚建校的青海师范学院(今
青海师范大学)任教。
1961年—196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文字训诂学研究生,师从
陆宗达教授,毕业后仍回青海师范学院任教。
1972年—1980年,在青海省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和评论工作,其间借调到
文化部工作一年。
1983年,调北京师范大学作陆宗达的科研助手。
1988年,陆宗达逝世后,继续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今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担任教学科研工作。
1989年,晋升教授。
1990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
2009年,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在训诂学方面,王宁率先提出“训诂方法科学化”的主张,清理了训诂学的术语,阐发了训诂学的理论原理,将训诂学的分支汉语词源学建设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应用训诂学之外,创立了自成一家的理论训诂学;21世纪以来,在开掘古代训诂学潜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训诂学的汉语词汇语义学”,使训诂学进一步与现代语言科学接轨。
在文字学方面,王宁继承章黄和陆宗达先生《说文》学的成就,吸收当代系统论的方法,从《说文解字》中发掘出“小篆构形系统”,由此创建了“汉字构形学”理论;吸收了
启功先生关于汉字书写的主张,创建了“汉字字体学”与“书写汉字学”;自20世纪90年代起,运用计算机技术研究传统的《说文》学,完成了“数字化《说文解字》研究平台的建构”等创新性项目,实现了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截至2019年8月,王宁主持国家及部委项目16项,其中重点与重大项目7项,主持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国际合作横向项目7项。
据2024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官网数据,王宁在训诂学方面,在20世纪80年代与老师陆宗达合写了《
训诂方法论》《
古汉语词义答问》《
训诂与训诂学》等专著,出版了专著《
训诂学原理》;在文字学方面,主持整理了《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出版了《〈说文解字〉与汉字学》《
汉字构形学讲座》《
汉字构形学导论》《
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汉字六论》等专著;在汉字标准化、规范化方面,作为第一列研制人参与研制国家语委1997年发布的《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及《基础教学用现代汉字常用字部件规范》,作为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研制组组长参与编撰国务院2013年6月发布的《
通用规范汉字表》,作为研制组首席专家参与编撰2021年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古籍印刷通用字字形规范》,作为主持人之一参与《说文》小篆国际编码申报;主编修订了大型辞书《
辞源(第三版)》。
人才培养
据2024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官网数据,王宁自1990年获得博士导师资格以来,连续培养了33届文字训诂学博士,其中包括由信息技术硕士转至文科的博士。
据2024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官网数据,王宁主编《古代汉语》《训诂学》《汉字学概要》《中国文化概论》等本科和自考教材;直接参与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的修订,并研制了课标所附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担任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修订组长,参与了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和书法教材的审定工作;发表了《语言学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等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文章;出版了《文言文阅读基本能力培养》《
文言字词知识》《语言的学习与应用》等,主编了《学生国学丛书新编》(商务印书馆)、《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详解与案例丛书》(语文出版社)。
据2024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官网数据,王宁主持了《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建设。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王宁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曾任
胶济铁路工程师,精书法,通英语,教她读过《
古文观止》和《
唐诗三百首》。
人物评价
王宁教授是
章黄学派重要的继承人,学术成就昭著。她秉承“师古不复古,坚守不保守”的理念,让训诂学走出“绝学”,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继承与发展的人才培养上成绩突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孜孜不倦。(北京师范大学评)
作为章黄学派的传承人,王宁牵挂的始终是人民。尽管经历过艰辛生活的磨砺,经历过专业学习的艰苦跋涉,她有过沉思,有过迷茫,有过一时动摇,但她没有被打垮,反而变得更为强大,将种种苦难转化为对学术事业的执着和坚定。作为一位文字训诂学家,王宁没有故步自封,自觉迈出了学科的“小格子”,不断超越自我,涉及的领域之宽之深,令人叹为观止。(《
光明日报》评)
王宁是无数学生敬重的老师,是章黄学派在当代中国的重要传承人,是中国女性学者的杰出代表。相较数不清的角色和头衔,“人民的学者”或许是对王宁最贴切的称谓。(《
中国妇女报》评)
王宁是一位灵魂有香气的女教授,却也始终践行着“戒骄戒躁戒任性,耐劳耐苦耐吃亏”;无意间进入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殿堂,却用一颗火热的心去为之付出万分的努力,只为去其艰涩,求其平易,以期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地现代传承。于王宁而言,保持人格中的本真是永恒可贵的品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思享者”工作室评)
人物影响
2020年,从教60余年的王宁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终身奖”。12月28日,她捐出奖金100万元,成立“北京师范大学颖民文化教育基金”。她说,“用陆宗达先生的字‘颖民’命名,是为了纪念我的老师。”“颖民”意为“使人民聪颖”。王宁特地要求不举行仪式,只在她的办公室签署了捐赠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