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专家
王小东,1939年1月17日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籍贯山东省平度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建筑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57年,王小东考上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是该大学第一年招生,王小东是首届学生的排头兵:被编在建筑学专业5701班,学生证编号是1957年01号。
1957年9月至1963年7月,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就读建筑学专业。
1963年9月至1983年11月,在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
1983年11月至1984年6月,担任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
1984年6月至1984年11月,担任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办主任。
1984年11月至1999年12月,担任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副总建筑师。
1985年,王小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9年,王小东卸任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之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继续从事建筑创作。
1999年12月至2010年1月,担任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0年1月起,受聘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多年来在新疆从事少数民族地域建筑的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多项设计获得省部级建筑设计奖。主要建筑设计作品有乌鲁木齐烈士陵园、库车龟兹宾馆、新疆友谊宾馆三号楼、新疆昆仑宾馆新楼、新疆人民会堂方案设计、乌鲁木齐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博物馆、新疆地质博物馆、北京中华民族园新疆景区、喀什吐曼河综合体、和田玉都国际大巴扎、乌鲁木齐团结剧场等。在建筑与城市理论研究方面,完成了《喀什老城区抗震及风貌保护的研究》《乌鲁木齐城市特色研究》《乌鲁木齐城市住宅美化研究》《喀什阿霍街区抗震改造及风貌保护的研究与设计》《喀什高台民居的抗震与风貌保护研究》等。
王小东从1963年开始在新疆从事少数民族地域建筑的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1973年,承担了到新疆后的第一个大型建筑项目是乌鲁木齐烈士陵园的设计。之后他还设计了: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博物馆、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新疆景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建筑作品。1980年,王小东首次在吐鲁番招待所及外贸楼的设计中,对新疆建筑的风格、地域性等作了初步的探索,开始注重捕捉传统中最具有生命力、最本质、最敏感的因素,融化于新建筑中,从而使作品既富有浓厚的传统地域特色,又具有较强的时代风貌。
2018年,王小东将“中亚五国城市与建筑文化”研究提上议事日程,并排出今后5~10年的科研工作重点。2019年年初,王小东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科研团队正式开始运作。中亚五国城市与建筑文化研究意义重大,它是在更广阔的西域和世界范围进行学术探索,研究成果将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背景资料,并填补中国在此领域的学术研究空白。
王小东的建筑设计代表作品有:乌鲁木齐烈士陵园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博物馆、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新疆景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截至2009年1月王小东的建筑设计作品分别获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部、中国建筑学会的优秀设计奖。
著作
截至2012年4月王小东主要论著出版的有:
论文
截至2018年7月王小东在专业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中国古建文化之旅—新疆篇》《新疆伊斯兰建筑的定位》《文化对建筑困境的拯救》《论原初》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王小东.特定环境及其建筑语言--新疆国际大巴扎设计[J].建筑学报,2003(11).
王小东.新疆地域建筑的过去与现在[J].城市建筑,2006(8):10-15.
王小东.新疆伊斯兰建筑的定位[J].建筑学报,1994(3):49-53.
王小东,刘静,倪一丁.喀什高台民居的抗震改造与风貌保护[J].建筑学报,2010(3):78-81.
王小东.播种的历程--新疆国际大巴扎建筑群创作补记[J].城市建筑,2004(3).
王小东.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王小东.西部建筑行脚——建筑创作生涯自述[C].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2007.
王小东.建筑理论的真实意义:布正伟著《创作视界论》读后的感言[J].建筑创作,2005(8):35-36.
王小东.王小东院士绘画作品欣赏[J].中国科技奖励,2013(6):80-80.
王小东.民族、文化、宗教限定中的求解──新疆库车龟兹宾馆创作谈[J].建筑学报,1994(9):28-32.
王小东.变化中的城市观念[J].建筑学报,1999(8):20-21.
王小东,胡方鹏.在生命安全和城市风貌保护之间的抉择[J].建筑学报,2009(1):90-93.
王小东.批判的地域主义下的绿色建筑设计[J].居业,2017(10):59-60.
王小东.论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管理[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3):236-237.
王小东.非功能非形式非建筑[J].建筑学报,2003(9):40-42.
王小东.建筑“本原”与形式消解[J].建筑学报,1998(4):18-22.
王小东.西部建筑行脚——王小东建筑创作生涯自述[J].建筑与文化,2007(6):12-17.
王小东.斯里兰卡遗韵——杰弗里·巴瓦与地域建筑的实践[J].南方建筑,2008(1):30-36.
王小东.群衍性——建筑创作中一个被忽略了的要素[J].建筑学报,1996(3):33-35.
王小东.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J].四川水泥,2014(9).
王小东,谢洋.历史舆图中的乌鲁木齐——清代至今城市建设发展过程梳理[J].建筑学报,2014(3):103-109.
王小东.寻求失去的建筑情感--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新疆景区创作谈[J].建筑学报,2002(2):26-29.
王小东.诉说历史的建筑:伊本·土伦清真寺[J].建筑创作,2006(9):92-97.
王小东.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J].建筑学报,2006(2):46-48.
王小东.巴洛克与当代建筑[J].深圳土木&建筑,2014(4):1-5.
王小东.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与建筑的拆解[J].建材与装饰,2018,No.537(28):50.
王小东.追寻泛西域——新疆博物馆建筑创作记[J].建筑学报,2006(10):50-53.
赵慧,王小东.王小东——新疆地域建筑的守候者[J].大陆桥视野,2007(5):22-24.
王小东.“罗伯特·马修奖”获奖追忆[J].建筑创作,2008(6):131-132.
王小东.关于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4):228-229.
荣誉表彰
荣誉
2021年7月,被中国老科协评选为百名优秀老科技工作者。
社会任职
王小东任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新疆建筑师分会会长,新疆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出版图书
个人生活
1960年代前期,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王小东常住在教室里不回宿舍,晚上练书法,画水彩画。每逢节假日,王小东和同学们背着画夹外出画画,或者出校门一直步行到钟楼,到西安美协看画展。
1963年,王小东的毕业志愿填写“新疆”,他被新疆奇异的戈壁、雪山、森林、牧场所吸引,放弃了留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机会。刚到新疆,他时常背着画夹,四处写生。大街小巷、风土人情、自然风光,都成了他笔下的一幅幅图画。他对新疆的情感也在日日描摹中日益深厚,为他自成一体的建筑设计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人物评价
王小东提倡有文化、有个性的建筑,认为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建筑师本人的素质非常重要,建筑师应是学者型的人,尊重人、尊重社会、尊重环境使建筑能够和人、社会、环境协调对话。自然地表现出对传统、地域、民族文化的内在的流露。(中国工程院院士馆 评)
他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国新疆的建设事业,为改善人类居住质量所做出了杰出贡献。(国际建筑师协会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0 13:2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