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慎轩(1900—1984年),浙江绍兴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第五师范。1916年,他从师于沪上名医丁甘仁、曹颖甫、黄体仁等先生学医,是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早期学生。自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王慎轩于1924年迁居苏州悬壶应诊,以女科著称于江浙沪。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中期,曾执教于江苏中医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和北京中医学院。
医学成就
1924年,王慎轩在苏州阊门内吴趋坊设立了女科诊所。王慎轩先生学术修养深厚,尤在妇科造诣很高,“远近妇女之蒙其救活之恩者,不知凡几。”王慎轩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恽铁樵先生曾为他题词:“慎轩先生有道,恒其德贞”。他的学生曾这样评价老师:“已饥已溺早存心(把患者的痛苦当作“已饥已溺”),活马医龙造诣深;阶下惜无千尺地,不然杏树早成林。”
中医妇产科的病症繁多,如月经病、妊娠、产后、杂病、疑难病等等,涉及几十种病,且病情往往复杂多变。王慎轩先生治疗妇科常见病,强调首先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在脏腑、经络、气血之生理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病理变化。他还很注重分析患者的病史,例如治疗月经病时,凡是因其它病症累及者,宜先治其它病。如由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引起月经病者,宜先调理肝脾肾。在用药时,必加入调理奇经的药物;对香燥之剂,则力戒不可过用。在治疗崩漏时,王慎轩先生不拘于古人之法,而是详辩症候,以正确施治。
王慎轩先生妇产科学术思想的一个特点,是提出女子多气少血、气机不畅是妇科百病的致病原因。根据妇女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他在治疗上极为重视患者的精神因素,潜方用药变化多异,轻灵圆活。王慎轩先生在妇科临床方面的深厚造诣,源于先生治学严谨,精通古今理论;而临床成就的取得,本于对医理研究之精深,对药物使用之精当,以及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学术著作
1926年,王慎轩先生总结自己对妇科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独到见解,撰著出版了《胎产病理学》一书。他出版此书的初衷,是因为认识到“治病医人,仅足以救近方一世之人”,必须著书立说,才能救治更多的病人。为撰著此书,王慎轩焚膏继晷,夜以继日,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胎产病理学》一书分为不孕症、妊娠病、小产病、难产症、产后病和古说精华等6编。每一编中,又分成若干章节,如产后病中包括产后子宫之病、产后乳部之病、产后兼发之病等,产后兼发之病又分为荣卫病、气分病、血分病、劳虚病、神经病、头痛病、脘腹病、二便病等。书中内容都源自王慎轩先生的临床经验,详实而富于实用价值。秦伯未为《胎产病理学》一书写了题词。颜星斋先生则题诗:“应知肘后有奇方,胎产渊源说理详;嘉惠妇孺流泽厚,从今医学奉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
王慎轩先生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在当时的中医妇科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胎产病理学》一书于1926年出版后,不久就售罄,又于1930年再版。
新中国成立后,王慎轩的妇科医疗经验曾备受重视。当时出版的一些中医院校妇科教材,都选用了王慎轩的妇科医案。
近年来,王慎轩先生的学术成就仍然受到关注和重视,由其门人周耀辉、蔡小玲提供的王慎轩医案和医话被收入《近代江南四家医案医话选》一书中,于1996年出版。
苏州国医学社
在20世纪的初叶,中医药遭受着西医药的冲击和挑战,以及统治当局的摧残和镇压,为了挽救中医的命运,中医界一批有识之士克服重重困难,投身于中医教育,培养新人以利中医学之生存、发展。王慎轩先生就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中医教育家。
1926年,热心于中医学教育的王慎轩先生创办了“苏州女科医社”,该社分实习函授两部,历7载寒暑,毕业学生4届约700人。到了1933年夏天,苏州女科医社改称为“苏州国医学社”。当时的“苏州国医学社”社址是在苏州阊门内穿珠巷,社长为唐慎坊,总务主任为王慎轩。1934年,苏州国医学社建立一周年之际出版了纪念刊。章太炎先生为纪念刊题写了刊名,恽铁樵、秦伯未等10多位名家也题词致贺。1934年冬,“苏州国医学社”改组为“苏州国医学校”。 苏州国医学校学制为3年,每届招生40名左右,课程21门,学生不仅要学习生理、病理、中医经典、诊断、药物、方剂等课程和各专科课程,而且要学习中文、英文、日文和化学,课程设置堪称完善。
苏州国医学校是一所较有影响的国医学校,毕业于这所学校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在学生评价王慎轩的诗中,有“吴地名医有继人”之句,这也可以作为苏州国医学校的写照。1935年,苏州国医学校曾谱写了校歌,歌词是:“山明水秀,古吴之邦,吾党夙多俊良。创立医校,栽培后进,共把学术阐扬。溯国医,肇歧黄,治疗成绩昭彰。愿吾同志,努力研讨,为国为校争光。”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学校被迫停办。
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王慎轩创办的这所民办国医学校在中医教育、学术研究以及医学科普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在今天仍不失其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