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波,华人科学家。出生于山东省胶州市,2002年在
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赴美深造,2007年获得
弗吉尼亚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又被该校放射系聘为助理教授。
2008年5月在
加拿大举行的第16届国际核磁共振学会年会上,获得青年科学家临床医学奖。这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科学家首获该奖。
王成波的科研小组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氦气弥散
核磁共振成像方法,大大推动了肺部哮喘疾病领域的研究。凭借这一成果,王成波在来自世界各国的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这个在国际放射医学界具有声望的奖项。
王成波2008年5月17日在接受
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与普通
核磁共振成像不同,在氦气核磁共振成像中,患者吸入一种特殊的氦气,通过测量氦气分子的弥散距离,科学家们终于可以成功检测肺部深层组织的损害。这对理解哮喘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程进展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