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骝(1935年-2021年2月16日),男,浙江黄岩人,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文系,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转入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学习并选读佤语。中国语言学家、新中国
佤语文事业开拓者。
1956年大学毕业后即从北京赴云南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并放弃组织上安排回北京攻读副博士研究生的机会,从此扎根云南边疆,并在佤山安家立业,成为新中国推行佤文的主要创制者(佤文方案执笔人)。
王敬骝毕生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推广事业。基于长期扎实深入的田野调查,他在汉语、孟高棉语和傣语等南方民族语言等诸多研究上都取得了突破性学术成果,早年即以《佤语研究》《佤语熟语汇释》《西双版纳傣语五十六字母考释》《傣语干支考原》《傣语声调考》等重要著述蜚声学界。
主编《民族调查研究》《民族学报》等学术刊物,获得国内外学界高度评价。他为佤族民族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终生奔走呼吁,年逾古稀仍皓首穷经、笔耕不辍,亲自组织编纂《佤汉大词典》《汉佤大词典》等具有开拓性、总结性意义的重要辞书。
著作有《初级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佤文试用本)》、初级小学课本算术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佤文试用本》、《佤汉简明词典》、《佤文文选》、《德昂语简志》等十七本专著;《黄岩话捡拾》、《汉语拼音文字应该采用斯拉夫字母》、《我国的孟高棉语及其研究情况》、《西双版纳老傣文五十六字母考释》、《佤语的反语》、《中国孟高棉语研究概述》、《莽语调查报告》等二十一篇论文在各种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