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健(1933年6月—2020年7月7日),男,湖北省
襄樊市南漳县城关镇顺河街人,
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燃料专家、“炼铀功臣”、解放军原基建工程兵部队高级工程师。
人物生平
1934年6月,王明健出生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关镇和平桥。
1955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
1956年7月,被一纸调令秘密分配到309大队,主要从事原子弹研究;
1957年3月至1958年6月,在北京专家组学习;
1958年6月至1961年5月,在北京第三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任党支部书记;
1961年5月至1964年4月,在北京第五研究所任萃取组组长;
1964年4月至1995年5月,在741矿、00251部队工作,先后任202厂厂长、708厂技术组组长、高级工程师等职;
1995年,正式退休;
2020年7月7日上午8时35分,在广东韶关核工业四一九医院逝世,享年87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明健在担任北京第五研究所任萃取组组长期间,发明了“简易炼铀法”、“受控萃取法”以及中性有机化合物对阴离子萃取剂协同效应等。为提取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任务所需要的重要原料——重铀酸铵,王明健隐姓埋名,在广东一个山村里建厂试验,期间两次经历了含有核辐射的爆炸,多次受伤仍矢志不改,终于试验出简法炼铀法,创造了最简单、最经济、最行之有效的炼铀新方法,填补了中国国内技术空白并在全国推广。在王明健的带领下,工厂生产出了71.3吨重铀酸铵,占当时全国“简法炼铀”总量的67%。完成任务后,他放弃回北京,继续为祖国的核工业事业战斗不息,解决了70多项技术革新问题,实现了新中国重铀酸铵从不能生产、可以生产到超额生产的三大步跨越。
荣誉表彰
个人生活
1958年底,家中发来电报说奶奶病危,第二封电报发来时,奶奶已经去世。王明健对着电报磕了一个头,又投入到工作中。
1959年8月,王明健在试验中,两次经历了含有核辐射的爆炸,身上多处被烧伤,险些丧命。
退休后,王明健长期饱受着病痛的折磨,仍潜心研究世界未解的量子化学难题。
2020年2月,王明健在病中把小女儿王琴叫到身旁:“爸爸解了一生的一道化学题,我说你记,让听得懂的科学家少走弯路”,他交待女儿把自己20多年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供社会使用。
2019年7月,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国家记忆》之《军魂永驻:基建工程兵(上)》片段,记录了王明健为我国原子弹的燃料研究工作隐姓埋名30年的先进事迹。
人物评价
“隐姓埋名,攻科技尤能舍己;心坚力定,固国防竟不还家。”(湖北省楹联学会邹立评)
王明健是第一颗原子弹的燃料功臣,试验出简法炼铀法,坚守深山为核工业事业奋斗。(湖北文明网评)
国家功臣,国人敬佩,为国争光,功德无量!南漳藏龙卧虎,英才辈出,不计名利,无私奉献,难能可贵,载入史册!(南漳新闻网评)
王明健是隐姓埋名的燃料专家,是中国土法炼铀第一人,解决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不依靠苏联提前爆炸的难题,献身国防40余年,不求名利,一心只想为国家做贡献。(
羊城晚报评)
王明健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前爆炸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可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炼铀之父。一生尽瘁,国士无双。(环球网评)
年过八旬,仍奋战在破解世界难题的道路上;隐姓埋名数十年,只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前爆炸;献身国防四十载,唯愿把知识和智慧留给祖国。他被称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燃料功臣、“炼铀之父”。(襄阳文明网评)
人物纪念
2020年9月27日,王明健铜像落成仪式在惠州博罗罗浮山基建工程兵纪念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