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远
夏津企业家
王明远(1904—1980) 原名王庆昶,城北新盛店人。自幼聪颖,敏于世事,10岁入乡塾,13岁辍学务农。18岁时开始靠轧棉花维持生计。1929年在济南创办东兴货栈, 1935年,在德州创办同益成货栈。1937年春,在天津合资开办庆复昌盐号,独资创办塘沽盐场。1942年,在南京创办“中国制油厂”(1943年迫于日伪政权的压力,自行关闭)。此后,又在天津创办喷漆厂。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他将塘沽盐场、喷漆厂等资产无偿捐献给国家。1980年病逝于天津。
人物生平
王明远创办实业始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1928年,惨绝人寰的“五·三”惨案发生,王明远时在济南,目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身遭追捕,险些丧生。国耻身难,激起他强烈的抗日义愤。1932年,济南东兴货栈的棉花已全部被日商购买,他悄悄将棉花运走,制造了火灾现场,使日商遭受巨大损失。是时正值“九·一八”事变不久,大批东北难民流入济南商埠一带。王明远便用制造火灾骗得日商巨款在灾民区购置房地产。供难民栖身。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为了制订侵占中国西北部的计划,将原西北汽车运输公司总经理,人称“活地图”的线路设计师杨少农围困在天津,派警特四处搜捕。杨少农投奔塘沽盐场,王明远欣然相助,掩护其逃离虎口。当时,被掩护同行的还有进步学生朱紫薇,朱紫琴姐妹。同年10月,日军推行“以战养战”的计划,以极低的价格强行垄断以德州为中心的鲁西北棉花市场,广大棉农叫苦不迭。王明远从天津赶到德州,按青岛外埠价格突击收购,抢运青岛。1940年前后,开往运西抗日根据地的运粮船被日军阻截在天津,王明远得知后,雇用一满装大粪干的驳船混入船队,蒙骗日警。并对其他粮船加付运费,火速起航,顺利抵达了目的地。事后,八路军领导人亲切地会见了王明远。为纪念这次会见,王明远将“庆复昌盐号”改名为“冀中盐号”。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解放区食盐极缺,王明远冒着生命危险将食盐运到驻马店一带,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王明远长期身处异乡,情系桑梓,关心乡亲的疾苦,惦记家乡的建设,1942年,王明远在南京创办中国制油厂期间,正值北方大饥,南逃渡荒的乡亲络绎不绝,处境十分凄惨。他便在江苏昆山,安徽明光一带购置荒田,供逃难者垦殖度荒,并购买了一批粮食予以接济。1945年夏津解放后,为振兴家乡教育,他出资修缮房舍,聘请师资,开办小学,供学生免费就读。
王明远热爱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为医治战争创伤,天津市人民政府发起了捐款救灾运动,王明远积极响应,捐款40亿元(旧人民币),市长黄火青给予高度赞扬,聘请他为市救灾委员会委员。1955年,他将资产捐赠给国家后,成为一普通职工,仍积极为国家做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明远遭受冲击,被遣返回乡。逆境中,乡亲们待他一如既往,予以充分尊重和保护,使其免遭批斗。在当时的背景下,实属罕见。1975年,他致信中央领导人,在中央领导的关照下,得以平反安置,安度晚年。
人物事迹
(一)抗战时期,王明远探亲在家的时候,一天突然有三位身穿大褂,肩背背褡子,一副老百姓打扮的陌生人前来造访。一位身材高挑年龄40岁左右的中年人上前施礼:“您就是王明远王先生吗?”王明远回礼后答道:“鄙人正是王明远,敢问阁下是哪位?”那人微微一笑道:“老朋友,您明白的。今日专程慕名来访。”听此话,王明远赶紧将来人迎进客房。当时,我地下党工作者身份保密,王明远心知肚明,自然不必多问。落座后那位中年人说途经这里要到故城县郑口镇。那时,离新盛店北面不远的肖里长屯到张石庄这一带土匪甚为猖獗,王明远一听当即表示:“没问题,我护送你们过去,尽管放心。”晚饭后,王明远套上“马拉轿车”,鞭子一扬,就带上三人出了大门。刚过肖里长屯不远,猛地从道路两侧密密匝匝的高粱地里钻出几十个人来,把车拦住,然后用枪一指,大声命令车上的人:“都给我滚下来!”
王明远不慌不忙勒住马缰,斜眼瞟了一下土匪说:“连我都不认识了吗?”匪首一看是王明远,立刻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下来,低头哈腰,低声下气地说:“原来是昶爷啊,小的怎么敢拦昶爷的车。”接着又不怀好意地往车里扫了几眼,问道:“这么晚了还驾车出去干啥?”“我干啥还得跟你说吗!”王明远随手扔出两块大洋说:“回去捎信给你们当家的,什么时候想喝酒了就过来。”一提马缰,车子扬长而去,一路北上,把来人安全送达目的地。
后来,王明远才获知他护送的是聂荣臻。
(二)1942年,德州大旱,收成无几。这一年,王明远在南京创办了中国制油厂。吃不上饭,家乡人就想起了王明远,于是携家带口去南京投奔他。王明远见到乡亲总是先管饭再安排工作。这其中就有本村张振清一家人。后来,乡亲越来越多,连附近田庄甚至城南一带的人都来了,油厂容纳不下,他又在离南京不远的安徽省明光地区的嘉山、石门山一带,买下5万亩荒地,建立中安垦殖公司,把大家安置下来开荒种地,作为南京油厂的原料基地,让大家可以维持生活。
(三)解放初期,为振兴家乡教育,他出资购置约3亩土地,开办了采岩小学(现遗址尚存于今新盛店村十字街东北处),修建校舍30多间,配置乐器和图书,聘请师资,供学生免费上学。还资助本村王传仁家4个男孩读完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2 22:4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