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记扇庄是杭州扇业的典型代表。店主王星斋,祖籍绍兴,世居杭州,制扇工艺为家传。清光绪元年(1875年)在杭州开设王星斋扇庄,夫妻自设作坊制扇,以选料优、制作精赢得顾客。
王星斋出身于扇子世家,他的祖父及父亲都是扇业工匠。王星斋自小随父学做扇子。他在继承父辈手艺的同时,苦心钻研,20多岁里已经成为当时杭州制扇业的砂磨名匠.王星斋艺成后,在杭州三圣桥钱部记扇子作坊做砂磨工,附近周叶闻弄有个陈益斋开设的贴花制扇作坊,专为“舒莲记”老扇庄加工制作高级泥金花扇。
陈益斋一家人都是贴花能手,贴花是加工泥金扇面的一道主要工序。陈益斋知道王星斋手艺好,人能干,就招他为女婿,把自己的长女
陈英许配给他。陈英在其父亲的传授下,亦做得一手好泥金扇,贴花洒金。
婚后,家里就是一个小作坊,夫妻二人既有传统祖传手艺,又勤俭刻苦,选料认真,制作精细,慢慢积累了一些资本。在其岳父帮助下,又自立扇庄,精选一点货坯,夫妻二人精工细缕,制造一点成品去零星贩卖。当时能做这种高级花扇的作坊不多,而王星斋的扇子又特别精巧,独具风格,销售快,赚头好,因此发展很快。1893年前后,王星斋在上海城隍庙开设一个季节性小扇子店(后迁至南京路)。1901年在北京杨梅竹斜街开设扇庄,王星斋扇子远销津、京。北京的荣宝斋、天津的华锦成,都是王星斋多年老客户。此时,王星斋在杭的作坊也搬祖庙巷,雇工人数50至60人。王星记扇庄与生产著名黑白花扇的张子元扇庄、舒莲记扇庄,并称为杭州扇业的三大名庄。王妻陈英铲贴的泥金“满斗”式花扇,风格独特,曾被选为“贡扇”,受官绅文士喜爱,遂于光绪二十七年在北京杨梅竹斜街设座庄批发。
后王星斋在京病逝,陈英带领幼儿王子清继续经营扇庄。民国18年(1929年),在杭州太平坊大街开设店面,改名为“王星记”,并以“王星”商标注册。民国26年,“王星记”由杭州迁来上海,推出檀香木为原料的檀香拉花绢面女式扇,绢面上描绘西湖风景,标以“西泠”、“双峰”、“玉带”等雅名,畅销国内外。后从香港购入檀香木,委托苏州等地工场加工监制成檀香扇运销香港,名声大噪。为适应社会名流、文人雅士和戏剧、舞蹈等需要,发展了名家书画扇和曲艺、舞蹈扇。“王星记”被公认为“扇子大王”。1956年公私合营后退出批发业务。“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特色消失,业务萎缩。改革开放后,业务经营重新发展。1992年4月,与朵云轩、
上海文物商店、新民晚报等联合举办“首届春申扇文化交流会”,杭州扇子博物院派人“取经”,使扇子营销步入新的阶段。1995年,经营扇子14大类800余种,小的有10厘米的小折扇,大的有100厘米的屏风扇,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王星记”扇子作为文化艺术珍品仍为众多爱好者所青睐而久销不衰。该店有各式扇子800余种,最大的有100厘米可陈设于客厅的屏风扇(亦称壁挂扇),最小有仅10厘米的折扇;有微雕楷书唐诗300首的象牙花色扇,也有一般家庭或旅途使用的各种中档扇,还有古色古香的宫团扇、轻柔飘逸的羽毛扇、洁白如玉的白骨扇,以及绘有名家书画的白纸扇等等。此外,还可定制各种外贸产品,如日、韩、英等国扇子以及广告扇、导游扇、礼品纪念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