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二首》是唐代诗人
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是对
王昭君离汉出塞远嫁匈奴的哀怜,第一首诗重点阐明了制造昭君悲剧的主要原因,第二首诗借昭君身世来感慨自己的身世。这组诗通篇弥漫着伤感的气氛,格调凄婉,读来让人伤怀、感动。
作品原文
王昭君二首⑴
其一
汉家秦地月⑵,流影照明妃⑶。
一上玉关道⑷,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⑸。
燕支长寒雪作花⑹,蛾眉憔悴没胡沙⑺。
生乏黄金枉图画⑻,死留青冢使人嗟⑼。
其二
昭君拂玉鞍⑽,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王昭君:湖北秭归人,后入宫为
汉元帝宫女。竟宁元年(前33)自请远嫁匈奴,为
呼韩邪单于妻,号宁胡阏氏,生一子一女。这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吟叹曲》。
⑵汉家:汉朝。秦地月:汉朝首都是长安,长安古属秦国范围,所以称长安月色为秦地月。
⑶流影:流动的月光。
⑷玉关:玉门关,故址在甘肃敦煌县西北。李白以为王昭君去匈奴要经玉门关,其实是误解。
⑸无来日:无回来的日子。据史书记载,呼韩邪单于死后,王昭君曾上书请求归汉,但为
汉成帝(元帝之子)所不许,因此不能实现。
⑹燕支:即燕支山,古代匈奴的居处,今甘肃丹县东。
⑺娥眉:指王昭君。憔悴:身体瘦弱,没有精神。没:埋没,这里意为死去。
⑻“画图”句:据《
西京杂记》记载,当时汉元帝后宫太多,不得常见,就使画工给宫女们画像,按画像召见。宫女们为了得到皇帝的恩宠,纷纷贿赂画工,让他给自己画漂亮一点,贿赂的钱有的多至十万,少的也不低于五万。王昭君自恃容貌出众,不肯贿赂,因此画工就把她画得很丑,汉元帝不知真相,同意把她配给匈奴。这里作者说王昭君是因为没有钱(黄金),所以才使像没有画好,这是一种新的解释。
⑼青冢:昭君的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相传其地多白草,因此冢独草色常青,故曰青冢。嗟:叹息。
⑽玉鞍:形容华丽的马鞍。
白话译文
其一
秦汉时长安上空的月亮照在昭君的身上,留下影子。
踏上去玉门关的道路,就将远赴天涯难以归来。
月亮还是在东方升起,可昭君远嫁西方却没有归期。
在终年严寒的燕支山只能把雪当作花,美丽的昭君在胡地的风沙中逐渐憔悴了。
生前因为没有黄金送人,画师将她故意画丑,死后留下青冢,也让人禁不住叹息。
其二
昭君手扶着玉鞍,踏上了出塞的路程,泪水濡湿了她的脸颊。
今天,她还是汉宫之人,明天就要成为胡地之人的妻妾了。
创作背景
唐
天宝十一载至十二载(752—753)间,李白离开幽州至
单于都护府凭吊昭君墓,写下《王昭君二首》。李白一生有着两度做官,屡遭谗毁;三度漫游,漂泊流浪的生活经历,因而他的诗作中也大多体现出他从这个经历中形成的思想感情。这组诗虽然是歌咏昭君的诗,但也饱含了他的这种思想感情。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组诗第一首重点阐明了制造王昭君悲剧的主要原因。这首诗不像作品纠缠在在她与汉元帝的关系上,“叙其离别怨恨”,或者“倦倦归主之思”,而是从昭君本身的命运出发,对她客死异地、埋没胡沙表示嗟叹和惋惜。开头四句为第一段,写昭君月夜出塞,用一个“月”字,来烘托远嫁匈奴的昭君眷恋故乡和她回故乡的路永被阻隔的伤感主题,这种生离死别的感觉,平添几分惆怅。“天涯去不归”,已暗寓同情之意。后六句为第二段,诗人又以“月”字打头发出伤怀的慨叹,这六句主要写她在匈奴痛苦的生活,直至憔悴而死。五、六两句说汉月年年依旧,昭君一去不回,意与前段有重复,但进一步加浓感叹色彩,以示怀念。七、八两句续写昭君出塞后的情况,“雪作花”的燕支山,是昭君住的环境,起衬托作用,“蛾眉憔悴”,是昭君痛苦心情的外部表现,因此只有忧郁而死。九、十两句诗人正面抒情。前一句议论造成远嫁悲剧的原因,是因为昭君家里贫穷,没有黄金可以贿赂画工,因此画的像被冤枉了。这和传统“自恃容貌”不肯贿赂画工的说法不同,是李白的创见。后一句表示感叹,诗人说:那荒凉的地方留着一丘青冢,只能使人嗟叹罢了。整首诗格调凄婉,诗人的同情是深挚的。
组诗的第二首和其他诗人描写昭君一样,是对王昭君离汉出塞远嫁匈奴的哀怜。诗的前两句,诗人紧紧抓住昭君临行前在马上的两个动作细节,一个“拂”字和一个“啼”字,写出了昭君对汉宫的依依不舍和对注定命运的悲哀,不悲就不会“啼”。诗的后两句,主要是写诗人的感慨,是对昭君表示惋惜;更是借昭君身世来感慨自己的身世,似乎有一种“今日朝庭官,明朝流浪汉”的感遇,以至表现出对朝庭从皇帝到官员的不满,好端端的人才,在朝庭用不着,硬要逼着出走,对朝庭有眼无珠,不识人才,不用人才,以各种方式流失人才表示极大的愤慨。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来被人写作多种主题,诗人的这组诗则通篇弥漫着一种伤感的气氛,凸显出诗人对于昭君出塞满怀惋惜之情,读来让人伤怀、感动。
名家点评
元代
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此二篇盖借汉事以咏当时公主出嫁异国者。
明代
李沂《
唐诗援》:唐人咏昭君者多矣,惧不及太白此首简妙(其二)。
清高宗敕编《
唐宋诗醇》:题多名篇。此只以十字尽之,较“今朝犹汉地,明旦入胡关”之句,词意倍为激烈(“今日”二句)。
近代日本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凡事异旦晚者,乃可叹、可惊(“今日”二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李太白集》三十卷。